股东们欢天喜地,工人们干的热火朝天。
支书和村委一合计,今年必须得好好庆贺庆贺。
仁之大爷当仁不让,建议支书,要搞就搞大的,今年把秧歌队扩充扩充。
乐大夫再加上两个,变成四个。花鼓队从原来的十二个人扩充到二十四个人。扇子队扩充到三十六个。再加上三组双人组合,丑婆与傻小子,箍漏匠与王大娘,货郎与翠花。
外围还有敲锣打鼓的一帮人。妥妥的兵强马壮。必须得拿出阳春县第一村的气势来。
这哪有不同意的?
村里的大闺女,小媳妇,青壮年,都是从小看秧歌舞秧歌长大的,纷纷报名。
支书有言在先,练秧歌不要紧,在厂子里上班的,或者帮着厂子里干活的,可不能耽误工作。
仁之大爷对支书一摆手,表示那不用操心,厂子里只要不放假,秧歌都是晚上练。
支书笑着点头,这就好。
晚上,支书就接到素欣的电话,说芳杏说了,要给村里的秧歌队置办新行头,厂里出钱。
啊呦,这可太好了。那秧歌行头这都多少年没换了。
支书乐的合不拢嘴,一路哼着小曲儿去了大队部广播这个好消息。
这村支书干的,太得劲了,给个县长也不换。
当然,咱也干不上。
嘿嘿!
新河村的秧歌队红红火火的活动起来了。
茂梓村也不甘落后啊,他们并列第一村好不好?
开林三叔在村里也同样风风火火的搞起了秧歌队。
芳杏一视同仁,行头都换新的。
老家的人在欢欢喜喜的忙年。
在京城的,更是忙的不可开交。
开林的货车队,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二,他给司机们都放了假。
爱国百货一直开门营业,忙到腊月二十九,爱国才关门歇业。
覃家饭馆开到腊月二十六,覃大爷也关了门。
老两口打算做点地道的家乡卤味,留着自己家过年。
建国建议蔚佑之,今年的年夜饭,在京城的都去覃家饭馆吧,场地,炊具,年货都是现成的不说,单论就是一个热闹啊。
蔚佑之欣然答应。
他亲自打电话给吴家二老,邀请除夕夜同聚覃家饭馆。
吴家二老欣然答应,这太好了。热热闹闹过年不说,也省的蓝妮儿和晴晴这两个孩子两头跑了。
简佑霖听说了,赶紧商量爷爷和姑姑,咱也去呗。
简老爷子欣然答应,那就去呗。每年过年的时候,家里很冷清,要不然就是他和雨溪加上佑霖三个人,偶尔柏霖回来,二儿子和儿媳妇常年驻守南疆,这都十多年没有回来过年了。
简老爷子主动打电话给蔚佑之,要求加入过年的欢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