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先生!”周瑞家的板着脸,声音尖利,“这是做什么?聚这么些人,乌烟瘴气的!太太听说府里有人不安分,聚众闹事,特让我来瞧瞧!”
屋内顿时鸦雀无声,刚才还积极认字的下人们个个吓得脸色发白,低下头不敢出声。袭人、麝月等也紧张地看着法正。
法正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有人到王夫人那里嚼了舌根。他不慌不忙地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平静地说:“周姐姐误会了。并非聚众闹事,不过是在教他们认几个字,以便更好地当差。此事琏二爷是知道的。”
“琏二爷知道是一回事,”周瑞家的不依不饶,“可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万一传出什么闲话,坏了府里小姐们的清誉,谁担待得起?再者,下人识字,乱了尊卑规矩,这责任先生担得起吗?”
这话说得极重,直接扣上了“坏清誉”、“乱尊卑”的大帽子。屋内的下人们更是大气不敢出。
法正看着周瑞家的那副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嘴脸,心中一股无名火起,但他知道此刻不能硬顶。他深吸一口气,忽然换上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拍手赞道:“周姐姐提醒得是!真是金玉良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他这反应,倒把周瑞家的弄懵了。
法正继续道:“姐姐说得对,下人识字,若心术不正,确实可能生出是非。所以,更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明事理、知廉耻、懂规矩!否则,像那些背后传谣、搬弄是非之事,岂不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不明理才发生的吗?”他这话,隐隐指向了之前黛玉“中邪”的谣言。
周瑞家的被噎了一下。
法正趁热打铁,语气诚恳:“我在此教他们,首要便是教一个‘忠’字,忠于主家;教一个‘诚’字,诚实守信;教一个‘勤’字,勤恳做事。这岂不正是维护府里规矩、杜绝闲言碎语的最好办法?周姐姐是太太身边的老人,最懂规矩不过,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这一顶高帽戴过去,又把“维护规矩”的大旗扯了过来,周瑞家的顿时哑火。她若再反对,岂不是成了不赞成“忠诚信勤”?
“可是……这人也太多了点……”周瑞家的气势弱了下去。
“姐姐放心!”法正立刻保证,“从明日起,我们分班学习,每班不超过五人,定时定点,绝不影响各自差事,也避免人多口杂。届时,还要请姐姐得空来巡视监督,看看我们教的,是不是合乎府里的规矩!”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瑞家的再也找不到发作的理由,只得悻悻道:“既然先生有安排,那……那我也就回去禀明太太了。只是先生还需谨慎些为好。”说罢,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风波,被法正以柔克刚化解。屋内的下人们都松了口气,看向法正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经此一事,“孝直书局”非但没有关门,反而因为法正的据理力争和巧妙安排,在底层下人中间赢得了更高的声望。来学习的人更多了,甚至一些年轻的小管家也偷偷跑来听课。虽然学的只是最粗浅的文字,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小窗,已经在这些被禁锢在深宅大院的灵魂面前,悄然打开了一条缝隙。
法正看着灯下那些认真描画笔画、嘴里念念有词的下人,仿佛看到了当年在汉中,那些渴望识字、以便更好理解军令的普通士卒。他心中感慨: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命运的期盼,都是如此相似。
只是,他不知道,这扇被他强行推开的窗,最终会给这座积重难返的贾府,带来怎样的变数。是延缓其崩塌的几根微不足道的支柱,还是……加速其解体的催化剂?他抬头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并无答案,唯有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