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乱载三国 > 第78章 徐庶的水浒传(二十二)

第78章 徐庶的水浒传(二十二)(2 / 2)

与此同时,徐庶的经济战开始显现效果。草原上物资匮乏,物价飞涨,普通牧民生活困苦,对持续不断的战争怨声载道。铁木真为了维持战争,不得不加大对各部落的征敛,这进一步激化了与合撒儿等实力派以及非核心部落的矛盾。徐庶多年前播下的“离心”种子,在战争的压力下开始疯狂生长。

第四幕:大汗崩殂,帝国星散

战争进行到第三年,年事已高且连年征战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在一次视察前线时,因急怒交加(闻听后方叛乱扩大和林冲奇兵的威胁),加之旧伤复发,在军中轰然崩逝(此时间线与正史略有出入,为剧情服务)。

铁木真的死,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蒙古帝国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和继承危机。术赤已死(按部分传说),察合台与窝阔台为汗位争执不下,拖雷手握重兵态度暧昧,合撒儿等宗王也各有盘算。曾被武力强行粘合在一起的庞大帝国,失去了唯一的凝聚核心,顿时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

前线蒙古军心涣散,各路将领纷纷率部北返,争夺汗位或保护自己的领地。卢俊义抓住战机,果断出城反击,蒙古军大败,狼狈北逃。

第五幕:定鼎朔漠,永绝边患

面对蒙古的内乱,徐庶展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和魄力。他没有命令梁军趁势深入草原进行无限度的复仇和征服,那会将梁国拖入无尽的战争泥潭。

他采取了更为高明的手段:

1.扶弱抑强,分而治之:承认窝阔台(经库里台大会推举)为名义上的大汗,但暗中支持察合台、拖雷等势力保持相对独立,并积极联络高原东部的克烈部、乃蛮部残余等反蒙古势力,给予册封和援助,让他们互相制衡,无法形成统一威胁南方的力量。

2.划定疆界,建立藩属:与蒙古各部签订和约,以漠北为界,明确规定双方疆域。梁国在阴山、河套地区建立牢固的防线,并接纳大量归附的草原部落,设立羁縻州府,进行汉化安抚。

3.文化渗透,长远同化:开放边境互市,但严格控制战略物资。鼓励汉人移民实边,传播农耕技术和儒家文化,进行长期的文化融合。

经过这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组合拳,曾经席卷欧亚的蒙古帝国,在大梁的强势干预下,最终未能形成如历史上元朝那样对中原的彻底统治,而是分裂成数个互不统属的汗国和部落,其对中原的威胁被从根本上解除。

尾声:天下一统,四海承平

当卢俊义率凯旋之师回到北京时,徐庶亲自出城迎接。望着麾下这支历经百战、终于扫平寰宇的铁血雄师,以及身后这座象征着华夏复兴的宏伟都城,徐庶的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回到宫中,再次翻开了那本早已被改写得面目全非的《水浒传》。书中的故事,早已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更为辉煌的结局。

“始于微末,终于泰山。”徐庶合上书卷,望向窗外万家灯火,天下太平的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他知道,一个属于“大梁”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而他的使命,也从打天下,转向了如何治理这来之不易的万里江山,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