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乱载三国 > 第71章 徐庶的水浒传(十五)

第71章 徐庶的水浒传(十五)(2 / 2)

与此同时,山东梁山本寨也在进行深刻的内部调整。徐庶采纳吴用建议,推行“精兵简政”:

-军队整编:将主力野战军与地方守备部队分开。野战军全部转为职业军人,装备最精良,待遇最优厚,由徐庶、卢俊义直接指挥,进行更高强度的专业化训练。地方守备和屯田任务,则主要由年龄偏大或受伤的军士以及表现良好的俘虏(降卒)担任。

-设立讲武堂:在梁山正式成立“梁山讲武堂”,由徐庶、卢俊义、林冲、吴用等轮流授课,系统培养中低级军官,教授兵法、战阵、骑射以及忠义思想,为军队的长期建设储备人才。

-鼓励工商:利用水泊交通便利,设立官营的造船厂、军器监,同时降低关税,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贸易,使梁山成为山东地区一个新兴的商业枢纽,税收大增。

第四幕:文教初兴,礼贤下士

徐庶深知,欲成王业,武功与文治必须并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梁山的“软实力”:

-尊孔兴学:在控制区内修缮孔庙,设立官学,不仅招收头领子弟,也向民间聪慧子弟开放,由萧让、金大坚等有学问的头领任教,灌输忠义思想的同时,也培养行政人才。

-设立史馆:命圣手书生萧让负责,开始编撰《梁山纪事》,记录梁山崛起历程和各项政策,旨在塑造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与历史地位。

-招揽士人:明确打出“唯才是举”的旗帜,不论出身,只要认同梁山理念,有真才实学,皆可量才录用。一些对宋朝失望的底层文人、不得志的士子,开始陆续投奔梁山。

尾声:根基渐固,王道初显

当西线的卢俊义利用军事压力和外交手腕,与西夏达成了事实上的边境停战和有限贸易协议,率军携大量战利品和良马凯旋时,他看到的是一个与出征前截然不同的梁山——一个拥有山东稳固基地、燕云广阔疆域、军政体制初具规模、内部凝聚力空前强大的强大势力。

徐庶在幽州行台接见凯旋将士,犒赏三军。他站在修缮一新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田野中辛勤耕作的百姓和军营中操练的雄壮兵马,对身旁的卢俊义、宋江、吴用等人说道:“数月经营,根基稍固。然此仅万里长征第一步。北有强辽窥伺,西有夏人未平,南有宋廷虎视,内有制度待完善。我等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但他语气中充满自信:“然则,我等已非昔日水泊草寇。今日之梁山,进可问鼎中原,退可割据称雄。下一步,当是南望江淮,静观天下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