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河雷鼓(1 / 2)

河内郡,野王城。这里曾是张扬对抗夏侯惇的堡垒,如今成了吕布南向用兵的前哨。张辽与陈宫并肩站在城头,眺望着南方那条在初冬寒风中奔流不息的大河。对岸,曹军沿河修筑的营垒依稀可见,旌旗招展,刁斗森严。

“文远将军,主公军令已至。”陈宫将吕布那封写着“疑兵可动,声势宜壮”的帛书递给张辽。

张辽接过,看了一眼,目光更加锐利:“公台先生,物资可齐备?”

“已按贾文和先生调度,征集大小船只两百余艘,多插旌旗。牛皮大鼓三十面,号角百支。精选善泳士卒五百人,皆已待命。”陈宫捋须道,眼中闪烁着谋士特有的精光,“对岸曹军,主要为乐进所部,是善守之将,营垒坚固,恐难速破。”

“无需破垒。”张辽摇头,手指划过黄河,“我要的是让他们睡不着觉,让程昱和夏侯惇不敢从这儿抽走一兵一卒去徐州!”

是夜,黄河北岸,忽然火把大作,映得河面一片通红。震天的战鼓声毫无征兆地擂响,咚咚咚——!沉重而富有节奏,穿透夜幕,远远传向南岸。伴随着苍凉的号角声,无数人影在火把照耀下沿着河岸奔跑呼喊,数百艘插满旗帜的船只被推入水中,做出即将抢渡的架势。

南岸曹军营垒瞬间被惊动!警锣声凄厉地响起!

“敌袭!吕布军渡河了!”

“备战!全军备战!”

营垒箭楼之上,值夜的曹军校尉声嘶力竭地大吼。沉睡的曹军士卒慌忙披甲执刃,冲向各自的防御位置。弓弩手纷纷就位,紧张地瞄准着漆黑一片的河面。

然而,预想中的登陆厮杀并未发生。北岸的鼓噪声持续了约半个时辰后,却又诡异地渐渐平息下去,火把也熄灭大半,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喧嚣的幻觉。只有那低沉的鼓声,依旧每隔一段时间便响起一阵,如同阴魂不散的催命符,折磨着南岸守军的神经。

曹军士卒不敢大意,瞪着眼睛提心吊胆地守了一夜,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河面上依旧空空如也,只有波涛汹涌。

“妈的!是疑兵!”一名曹军司马啐了一口,愤愤地骂道。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这种骚扰变本加厉。有时在白天,有时在深夜,鼓声号角声总是不定期地响起,北岸的“大军”时隐时现,船只来回调动,做出各种佯动姿态。南岸曹军被折腾得疲惫不堪,精神高度紧张,却连一个敌人的影子都没摸到。

乐进是宿将,深知这是疲敌之计,严令各部不得松懈,轮番戒备。但他们也无法判断,哪一次佯攻会变成真正的强渡。

与此同时,数支精锐的吕布军小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选择曹军防御相对薄弱的河段,利用羊皮筏子和小舟,悄无声息地渡过了黄河。

其中一队五十人的精锐,由一名果敢的军侯带领,如同暗夜中的毒蛇,摸到了延津渡口以南二十里的一处曹军小型屯粮点。这里守卫不过百人,以为远离前线便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