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43章 河内结盟·徐晃来投

第43章 河内结盟·徐晃来投(1 / 2)

华阴城头的“吕”字大旗与那面略小一号的“董”字副旗并立,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城墙之上,修补工事的叮当声与士卒操练的呼喝声交织,显出一派不同于往日溃兵据守时的肃整气象。吕布按剑巡城,目光越过渭水,仿佛能望见西方那片被李傕、郭汜搅得乌烟瘴气的三辅之地。

“文远,此处便交予你了。”吕布停下脚步,对身旁的张辽道,“西凉降兵,打散重整,严加操练,不可因那面副旗而有丝毫懈怠。潼关乃我命脉,华阴便是潼关之盾,万不可失。”

张辽神色肃然:“主公放心,末将在,华阴与潼关必固若金汤。只是……降卒虽安,然其心未必尽附,尚需时日磨合。”

“无妨。恩威并施,贾文和自有手段。”吕布语气平淡,对贾诩操弄人心的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李郭二人内斗正酣,短期内无力东顾。眼下,我需北望河内,稳住侧翼。”

河内郡,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乃是并州、冀州南下司隶的咽喉要道。太守张扬,字稚叔,云中人士,与吕布同为并州旧人,曾同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效力,有同乡同僚之谊。此人性情豪爽,颇重义气,但并非无谋之辈,能在袁绍、曹操、黑山军等势力夹缝中占据河内,自有其生存之道。

说服此人结盟,并非易事。吕布沉吟片刻,唤来一人。

“李肃。”

“末将在!”李肃应声上前,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油滑的精明笑容。此人虽品性有亏,但口才便给,执行隐秘任务、与人谈判周旋确是一把好手。

“你持我手书,并备上盐五百斛,良铁百斤,锦缎五十匹,前往河内,拜会张稚叔。”吕布吩咐道,“叙旧情,陈利害。告知他,关西扰攘,关东纷乱,并州老乡,正当携手共济。我据弘农、河东,得盐铁之利,愿与友邻共享;他握河内要冲,我可为其屏障西侧。共抗袁本初、曹孟德等虎狼之辈,方是存身之道。”

李肃眼珠一转,立刻领会精神:“主公放心!肃必说得那张稚叔与主公同心携手,至少,也叫他严守中立,不敢与我为敌!”他深知这份差事办好了,便是大功一件。

数日后,河内郡治怀县。郡守府内,张扬设宴招待李肃。酒过三巡,气氛看似热络,实则各自心中盘算。

张扬身材高大,面庞粗犷,端着酒碗,看似随意地问道:“奉先兄如今声势浩大,连取弘农、河东,威震关西,怎的突然想起我这穷乡僻壤的老友了?”

李肃放下筷子,笑道:“张太守说哪里话。温侯常言,天下虽大,真豪杰不过寥寥数人,稚叔兄便是其中之一。昔日并州情谊,温侯从未敢忘。如今世道混乱,豺狼当道,温侯每每思之,皆叹曰:‘若稚叔在此,与我并肩,何愁大事不成?’”

这话半真半假,却搔到了张扬的痒处。他重义气,念旧情,闻言面色缓和不少,哈哈一笑:“奉先兄倒是抬举我了。”

李肃见状,话锋一转,开始切入正题,语气也沉凝几分:“然温侯亦常为太守担忧啊。太守请看,南面曹操,枭雄之姿,已据兖州,其势南侵袁术,焉知他日不会北望河内?东面袁本初,四世三公,志在吞并河北,岂容河内长久独立?黑山贼寇,时扰疆界……太守虽勇,然四面皆敌,岂不危殆?”

张扬喝酒的动作慢了下来,眉头微蹙。这些正是他日夜忧心之事。

李肃压低了声音,身体微微前倾:“温侯之意,并州老乡,正当互为唇齿。温侯现据弘农、河东,有潼关天险,盐利之丰,可谓粮足兵精。若太守与温侯结盟,则西顾无忧,可全力应对东、南之患。温侯愿以盐铁资太守,助太守强军固土。反之,太守稳坐河内,亦为温侯屏护东北,使温侯可专心经营关西,应对李郭。此乃两利之事,合则两强,分则……恐为他人逐个击破啊。”

他顿了顿,观察着张扬的神色,又补上重重一击:“温侯还让在下带句话:‘昔日并州袍泽,零落殆尽。难道稚叔欲见我等皆如丁建阳(丁原)一般,死于非命,基业为人所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