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39章 定策北望·董白心绪

第39章 定策北望·董白心绪(1 / 2)

初平三年的夏末,弘农郡的暑气尚未完全消散,但清晨已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郡守府议政厅内,气氛却比天气更为凝重。

吕布踞坐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榆木案几。他的目光扫过厅内众人:下首左边是神色恭谨却眼神闪烁的郡守段煨,右边则是他的心腹班底——面色沉静如深潭的贾诩、挺拔如松的张辽,以及因镇守外埠而未能前来,但其存在感却无处不在的高顺(他的意见已由快马传书送达)。徐荣则立于张辽身侧,面容坚毅,已然完全融入了这个集体。

厅中央,一副巨大的皮质地图铺展开来,上面粗糙却清晰地勾勒出山川河流与城郭要隘。

“文和,依你之见,下一步,棋该落于何处?”吕布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焦躁。他深知自己最大的优势已非全知的历史视角,而是身边这群人才和抢先一步攫取的资源。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和缜密的算计之上。

贾诩微微躬身,缓步走到地图前,枯瘦的手指先重点向长安。

“主公,李傕、郭汜之辈,豺狼之性,侥幸得志。然其弊在短视。现今,彼等忙于在长安争权夺利,劫掠享乐,安抚内部尚且不暇,短期内无力,亦无心大举东进。潼关天险,有文远将军镇守,稳如磐石。”他话语中对西凉旧同僚的鄙夷毫不掩饰。

手指随即向东划过。“关东诸侯,袁绍与公孙瓒于河北缠斗,不死不休;曹操虽得青州兵,正全力消化兖州,并与南阳袁术摩擦渐起;刘表坐守荆州……皆无暇西顾。此乃天赐于我积蓄实力之良机。”

最后,他的指尖重重地点在了弘农郡以北,隔黄河相望的那片区域——“河东郡”。

“此处,方为我等眼下破局之关键。”贾诩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河东富庶,盐铁之利甲于天下。然观其内里,太守王邑,儒生耳,暗弱无能。郡务实则被安邑豪强卫氏、范先等把持。此辈据地自雄,目光短浅,且……”他顿了顿,露出一丝冷笑,“卫固此人,多计而无断,色厉而内荏,易与耳。”

他看向吕布,目光灼灼:“我军新胜,锐气正盛,又得董卓资财,粮饷充足。当以‘助剿白波余孽、护佑盐池、安定地方’之名,北渡黄河,进驻河东。王邑必不敢拒,豪强则可分而化之,不服者……”贾诩没有说下去,只是轻轻做了一个下切的手势,厅内温度仿佛骤降几度。

“河内郡呢?”吕布追问,他想到了那个老熟人。

“河内太守张扬,”贾诩颔首,“与主公同出并州,有旧谊。其人性情敦厚,颇重义气。可遣一能言之士,馈以盐铁财帛,陈说利害,共抗袁、曹之患。结此盟友,我可无北顾之忧,专心经营河西、河东。”

战略清晰无比:西面凭借潼关稳固防守,东面交好张扬稳住侧翼,集中力量向北,夺取河东这块肥肉。

“善!”吕布猛地一拍案几,决心已下。“文远,弘农防务,尤其潼关,交由你全权负责,徐荣辅之,整军备战,不可有丝毫懈怠。”

“末将领命!”张辽与徐荣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段太守,”吕布转向段煨,语气缓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地方政务、粮草筹措,还需仰仗阁下。安抚流民,鼓励农桑,乃固本之基。”

段煨连忙起身,恭敬回答:“将军放心,煨必竭尽全力。”他清楚自己的位置,军权在吕布之手,他能做的,也是擅长的,便是搞好内政,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石。

议定方略,众人告退。贾诩却故意落后半步。

待厅内只剩二人,贾诩才低声道:“主公,还有一‘奇货’,或可于北进、乃至日后西图中,发挥意想不到之用。”

吕布挑眉:“哦?文和所指是……”

“董白。”贾诩吐出两个字,观察着吕布的反应。“董卓虽死,其名在西凉军旧部中仍有影响力。董白身为其唯一血脉,便是一面旗帜。若操作得当,或可抵万千兵马。至少,可令部分西凉军心生动摇,乃至不战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