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仿佛听不出其中的讥讽,摆手示意对方坐下:“先生不必多礼。如今长安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布也是不得已出此下策,只为能与先生安心一叙,免遭外人打扰。”他亲自为贾诩斟上一杯酒。
贾诩并未碰酒杯,只是淡淡道:“温侯煞费苦心,诩已至此,有何指教,不妨直言。”
吕布看着贾诩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也不绕圈子了,身体微微前倾,低声道:“既然先生快人快语,布便直言了。布欲请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贾诩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冷笑:“温侯勇冠天下,太师麾下第一猛将,何需贾诩这等微末小吏相助?”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吕布目光锐利起来,“董卓暴虐,倒行逆施,天下皆叛。其麾下西凉诸将,各怀鬼胎,争权夺利。这艘船,迟早要沉。先生难道欲与之同溺?”
贾诩眼神闪烁了一下,不语。
吕布继续道:“关东联军虽散,然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等辈,皆非池中之物,必割据一方,逐鹿中原。朝廷威信扫地,天子形同虚设。这天下,即将大乱,而非大治。”
这番话已颇具见识,贾诩不由抬眼仔细看了吕布一眼。
吕布趁热打铁,语出惊人:“即便董卓这关过了,其身后,李傕、郭汜之辈,不过豺狼之属,匹夫之勇,无容人之量,更无安邦之智。若其掌权,必互相攻伐,祸乱关中,届时生灵涂炭,玉石俱焚!先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陷于彼辈之手,又能有何作为?不过徒然自保,甚至为其所忌,难得善终!”
此言一出,贾诩心中剧震!他自负智计,对天下大势和董卓集团内部的隐患早有类似判断,甚至对李傕郭汜等人的结局也有过阴暗的推演。但这些深藏于心的洞见,竟从一向被视作“勇而无谋”的吕布口中清晰无比地剖析出来,其眼光之毒辣,判断之精准,简直骇人听闻!
这……这真的是吕布吕奉先?!贾诩第一次真正正视眼前这位威名赫赫的猛将,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原先的轻视与被迫的愤怒,迅速被一种极度的惊疑和审视所取代。
吕布将贾诩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话语已奏效,语气放缓,却更显真诚:“布自知以往有勇无谋,为人所轻。然历经世事,亦知独力难支。先生大才,布心仪已久。若先生肯助我,布必待先生以师礼,言听计从。他日若得尺寸之地,愿与先生共富贵,安黎庶。先生家小,布必视若己亲,保其一世安稳。”
威逼(家人)之后,利诱(礼遇、前程)与展示自身“潜力”(惊人的大势判断)相结合。
贾诩沉默了很久,内室中只有烛火噼啪的轻微声响。他脑海中飞快权衡着利弊得失。家人已在对方掌控,自身安全亦系于对方一念之间。拒绝,后果不堪设想。答应,则意味着押注在这个突然变得深不可测的吕布身上。
而吕布方才那番话,确实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心悸的“可能性”。
良久,贾诩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如潭,终于端起了那杯一直未动的酒,声音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却带着一丝决断:“温侯今日之见,惊世骇俗,诩……佩服。既然温侯如此看重,诩若再推辞,便是不识抬举了。”
他将酒一饮而尽,缓缓道:“然诩有三问。一,温侯之志,仅在于乱中自保,亦或别有他图?二,眼前董卓之局,温侯欲如何破解?三,诩若献策,温侯可能真正做到言听计从,即便与直觉相悖?”
吕布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开始。贾诩已在考虑如何落子,而非是否入局。
他迎上贾诩的目光,坦然道:“先生请问。布,必坦诚相告。”
一场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密谈,此刻才在这间隐秘的内室中,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