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19章 酿桃山白酒

第19章 酿桃山白酒(2 / 2)

那天清晨,桃园山的雾气还没散,蒸馏棚里就飘出了浓郁的酒香。工匠们围着蒸馏设备,看着琥珀色的酒液从铜管里缓缓滴进陶坛,眼里满是期待。耶律鸿烈用瓷勺舀了一勺酒,尝了尝,咂着嘴赞道:“烈中带甜,还有股山泉的清劲,比‘闷倒驴’还多几分柔和,这酒成了!”

叶青云也凑过去尝了一口,酒液入喉,暖而不燥,后味带着淡淡的粮香,心里顿时有了底。袁七笑着提议:“这酒是在桃园山酿的,又用了烧锅蒸馏,不如就叫‘桃山烧’?又好记,还能体现咱们这酒的工艺!”

这话刚出口,李道然就皱起了眉头,连忙摆手:“不妥不妥,‘桃山烧’这名字怕是不行。”

众人都看向他,叶青云疑惑道:“爹,这名字怎么不妥?”

李道然摸了摸胡子,语气诚恳:“咱们这酒不光要卖给北蛮、西域,以后肯定还要往登州府、青州府这些中原州府送。中原百姓对‘烧’字敏感,觉得‘烧锅酒’太粗犷,不像正经好酒,反而‘白酒’是他们对这种烈性子酒的常叫名,又雅致又好懂。你看咱们吴家堡的辣椒酱、牛肉干,名字都直白好记,‘桃山白酒’既点了产地,又说清了酒的品类,不管是北蛮的汉子还是中原的商户,一听就明白,也更愿意买。”

耶律鸿烈一开始还想反驳,觉得“烧”字带着北蛮酿酒的劲,可转念一想,要是酒卖不进中原,规模就扩不起来,便松了口:“李老哥说得在理。咱们酿酒是为了营生,名字得让更多人接受才行。‘桃山白酒’确实比‘桃山烧’更顺口,也更利于往外推。”

耶律娟也跟着点头:“我跟中原商队打交道时,他们说酒名越清楚越好,太生僻的名字不好记。‘桃山白酒’简单明了,他们肯定愿意带。”

叶青云见大家都倾向“桃山白酒”,心里也有了主意:“那就听李叔的,叫‘桃山白酒’!既贴合产地,又符合各地的称呼习惯,以后咱们的酒就用这个名,让它顺着商路,飘到北蛮、西域,也飘到中原各州府!”

定了酒名,工匠们更起劲了。酿好的“桃山白酒”被装进粗陶酒坛,坛口先垫上三层粗麻布,再用红布扎紧,最后涂一层厚厚的黄泥密封——这样能隔绝空气,让酒在陈化时更香醇。几个人抬着一坛酒,沿着石阶往钟乳石洞走,洞内寒气扑面而来,钟乳石上还挂着细冰碴,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沿着洞壁搭好的三层木架空着,正等着这些酒坛“入住”。

“这洞温度常年在三五度,酒存在这里,三个月就能陈出老味,到时候开坛,保管香飘十里!”耶律鸿烈拍着酒坛,声音里满是期待。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把酒坛摆在木架上,一层一层码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士兵。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坛“桃山白酒”也送进了石洞。叶青云站在洞口,看着石门缓缓关上,铜锁“咔嗒”一声锁死,心里满是踏实。身旁的耶律娟递过来一碗刚酿的新酒,笑着说:“以后咱们吴家堡,又多了个能让人记住的好东西。”

叶青云接过碗,和她碰了碰,酒液的暖意在心底散开。桃园山的风带着酒香吹过,远处的桃山村炊烟袅袅,烧锅旁的工匠们还在收拾工具,笑声顺着风飘过来。他知道,这十亩地的烧锅,这坛“桃山白酒”,不仅是吴家堡的新产业,更是大家一起闯出来的新路子——往后的日子,会像这酒一样,越陈越香,越走越顺。

酒头干烈,酒尾苦涩。桃山白必须要中间的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