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教授惊为天人(2 / 2)

“还有吗?”陈教授如同发现了宝藏,迫不及待地想挖掘更多。

铁柱见教授感兴趣,也越说越放松:“再比如用人。合作社里,既有李婶那样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核心经验员工),也有刚来的大学生,懂电脑会直播(新业务人才)。你不能因为大学生有新点子,就让老把式靠边站,寒了人心;也不能光守着老把式,不接纳新血液。”

“俺的办法是,让老把式带着大学生,一个教经验,一个教新玩意儿。就像母猪带着小猪崽,母猪提供保护和经验,小猪崽带来活力和新的可能性。这样,老的经验传下去了,新的东西也学进来了,队伍就稳当了,也有后劲了。”

陈教授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妙啊!太妙了!你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略平衡了,你这是将战略、组织、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完全融为一体的、活生生的‘生态系统管理’!”

他绕着沙发走了两圈,兴奋地挥舞着手臂:“铁柱!你知道吗?你刚才描述的,不是什么高深理论,但你却完美地实践了‘核心能力构建’、‘资源柔性配置’、‘组织学习’、‘风险隔离’等一系列顶尖的管理思想!你用养猪这个最简单的模型,把它们全都串起来了!这简直是……是管理学的‘大道至简’!”

陈教授目光灼灼地看着铁柱,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宝:“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管理智慧,往往存在于那些远离商学院课堂的实践一线。今天,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你这不是土,你这是‘返璞归真’!是很多学了满肚子理论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境界!”

铁柱被教授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教授,您可别夸了,俺就是瞎琢磨,咋得劲儿咋来……”

“不!这不是瞎琢磨!”陈教授郑重地说,“你这是基于深厚实践经验的、极其宝贵的‘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是西方管理理论很难完全涵盖的、带有我们本土文化特色的商业智慧!”

从那天起,陈教授对铁柱可谓是“惊为天人”。他不仅在课堂上经常引用铁柱的“猪的哲学”来阐释复杂理论,还多次邀请铁柱参加他组织的私密学术沙龙,向一些圈内好友和资深企业家介绍这位“来自田间的战略家”。

铁柱依旧用他那套朴素的比喻,谈论“共享菜园”是“把城里人变成咱的云社员”,谈论应对宋思明竞争是“不能光防着黄鼠狼,还得把自家的鸡圈修结实”,谈论品牌建设是“东西好是里子,名声好是面子,里子面子都得有”……

每一次,都能引发这些见多识广的精英们的深思和热烈讨论。他们发现,抛开那些华丽的术语,商业的底层逻辑,竟然真的可以被如此简洁有力地表达出来。

结业前夕,陈教授特意找到铁柱,语重心长地说:“铁柱,你的路,和别人不一样。不要被学院派的框架束缚住,保持你这份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灵性和直觉。但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你的这些宝贵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合作,把你的‘铁柱模式’和‘猪的哲学’,写成案例,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正在诞生怎样独特而充满生命力的商业实践!”

带着陈教授的期许和满满的收获,铁柱结束了总裁培训班的学习。他不仅带回了开阔的视野和人脉,更带回了一份前所未有的自信。他的“猪的哲学”,不再是自嘲的梗,而是经过顶尖学者认证的、蕴含着大智慧的商业思想。

“砖爷,咱这算不算是……把猪圈,整成商学院教材了?”

【哼!汝且莫得意!实践出真知,然理论助升华!汝当以此为契,知行合一,将汝之‘土法’,淬炼成真正可传承之‘道’!前路漫漫,勉之!勉之!】

铁柱咧嘴一笑,目光投向窗外。他知道,经过这番洗礼,他已经脱胎换骨。未来的商海征程,他将更加从容,也更加坚定。因为他的智慧,深植于脚下这片他最熟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