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 > 第101章 用乡土智慧解决商业难题

第101章 用乡土智慧解决商业难题(2 / 2)

“就是,稍微放宽一点标准,产量能上去一大截!反正现在咱们牌子响,有点小瑕疵,消费者也能接受吧?”

这看似合理的提议,却让铁柱皱紧了眉头。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村里有人为了多卖钱,给粮食掺沙子,结果坏了口碑,再也没人来收他家粮食的情景。

他把几个村干部带到合作社的仓库前,指着那些正准备发货、包装精美、品相一流的黄瓜和松露,问道:“你们觉得,咱们这些东西,为啥能卖得上价?是因为咱们牌子响吗?”

众人点头。

“牌子为啥会响?”铁柱追问,不等他们回答,自己说道,“是因为咱们的东西,确实好!每一根黄瓜,每一个松露,都对得起咱们定的价,对得起消费者花的钱!这就是咱们的‘根’!”

他随手拿起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掰开,露出水灵灵的瓜瓤:“你们看,这瓜,它自己会说话。好就是好,孬就是孬。你糊弄它一时,它就能糊弄你一世!今天咱们为了抢市场,降了标准,就像往好米里掺沙子,短时间内是多了,可吃出沙子的人,下次还会买吗?咱们好不容易树起来的牌子,不就等于自己拿锄头刨自己的根吗?”

他语气沉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地里的庄稼,讲究个‘不误农时’,做生意,也一样!啥时候该快,啥时候该慢,心里得有数。现在这时候,不是图快的时候,是得‘稳’的时候!就像咱农村盖房子,地基不打牢,墙砌得再快,一阵大风就得倒!”

他当即拍板:“第一,收购价可以适当提高,鼓励积极性,但必须严格绑定品质,优质优价,劣质惩罚!第二,品控标准一丝一毫不能降低,谁负责的环节出问题,谁承担主要责任!第三,立即启动‘老带新’计划,让合作社里的老把式,带着新加入的农户,手把手教,确保技术和标准不走样!宁可慢一点,少赚点,也要把这条路铺踏实了!”

这番“盖房子先打地基”的比喻,和“庄稼不误农时”的提醒,让几位急于求成的村干部冷静下来,细细一想,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连连称是。

这两件棘手商业难题的解决方式,很快传到了冷凌月耳中。她听着下属的汇报,眼中异彩连连。她发现,张铁柱处理问题的方式,完全跳脱了现代商学院的那套案例分析和模型推演,而是根植于中国农村千百年来积淀的生活哲学和商业伦理——诚信是根本(不掺沙子),眼光要长远(母鸡与金蛋),行事要稳健(盖房打地基)。

这种智慧,看似朴素,却直指商业的本质,在某些时候,比精密的算计更具力量。

她拿起电话,打给铁柱,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张铁柱,我现在有点明白,你为什么总能‘歪打正着’了。你用的不是‘术’,是‘道’。”

铁柱在电话那头嘿嘿一笑,依旧是他那副憨厚的腔调:“冷总,你又笑话我。俺就是觉得,做人做事,跟种地差不多,不能光看眼前一季的收成,得想着年年都有好收成。地力伤了,得好几年才能缓过来,牌子砸了,想再立起来,可就难喽!”

就在铁柱忙于内部梳理,夯实根基的时候,宋思明那边,也因为铁柱的接连成功而愈发焦躁。他意识到,常规的商业竞争手段,似乎对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泥腿子”效果有限。

他站在自己豪华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繁华的景象,眼神阴鸷。

“张铁柱……你喜欢讲‘根’是吧?”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那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釜底抽薪’!你的根,不就是张家沟那些泥腿子和那几块破地吗?”

一个更为恶毒,直指铁柱根基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型。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声音低沉而危险:

“是时候,给我们的张总,送上一份‘大礼’了。就从……他最宝贝的‘共享菜园’和那些合作社农户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