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集团”的牌子是挂起来了,但“总部”具体安在哪儿,却成了第一个现实又略带尴尬的问题。
张家沟最气派的建筑,除了赵有财那栋贴着白瓷砖的二层小楼,就属村东头那所废弃了快十年的小学校舍了。由于生源减少,小学早已合并到了镇上的中心校,这里便一直荒废着。几排红砖瓦房,窗户大多没了玻璃,院子里杂草丛生,墙角堆着破烂的桌椅,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霉味。
当铁柱指着这片破败的景象,宣布这里就是未来“铁柱集团”的总部时,连最支持他的王翠花和李狗蛋,脸上都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柱哥……咱……咱就在这儿办公?”李狗蛋踢开脚边一个缺了腿的板凳,灰尘噗地扬起,“这……这还不如咱合作社那两间平房呢!好歹那里不漏雨啊!”
王翠花也蹙着眉:“铁柱,这里收拾起来,可得费不少工夫。而且……会不会让人觉得咱们太……太寒碜了?”她想起宋思明那窗明几净的豪华办公室,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铁柱却双手叉腰,站在杂草齐腰的院子中央,目光扫过那些斑驳的墙壁和空荡的教室,眼神里没有嫌弃,反而有一种异样的光芒。
“寒碜?有啥寒碜的!”铁柱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房子破,咱们自己修!地方旧,咱们自己打扫!这地方,不要租金,地方还大!最重要的是,这儿以前是学校!是出文化人的地方!咱们‘铁柱集团’在这里扎根,就是要沾沾这里的文气,告诉所有人,咱们搞农业,不是光会出傻力气,咱们也要有文化,有脑子!”
他这话,带着点农村人特有的朴素愿景和好彩头,一下子说到了大家心里。是啊,学校,多好的寓意!
“对!铁柱说得对!就在这儿了!”
“收拾收拾,不比城里差!”
“咱也沾沾文气,以后集团里也出大学生!”
社员们的热情被点燃了。说干就干!
第二天,整个张家沟几乎能抽得出空的人,都自发地聚集到了废弃小学。没有专业的施工队,全是合作社的社员和他们的家人。铁柱身先士卒,爬上房顶,更换破损的瓦片,堵漏雨的缝隙。王翠花带着一帮妇女,用扫帚、抹布,清洗擦拭着每一间教室的墙壁和地面,灰尘呛得人直咳嗽,却没人抱怨。李狗蛋不知从哪儿弄来几桶便宜的石灰水,带着几个小伙子,把内外墙壁粉刷了一遍,虽然刷得不太均匀,但看起来总算明亮了许多。
老支书翻箱倒柜,找出了当年村里庆祝什么活动时用剩下的红绸子,郑重其事地系在了校门口那棵老槐树上,算是增添了几分喜庆。
孩子们在清理出来的空地上追逐打闹,老人们坐在门槛上,一边择菜一边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仿佛不是在进行一项艰苦的创业,而是整个村子在共同完成一件充满希望的大事。
几天后,废弃小学焕然一新。虽然依旧简陋,但干净、整齐,充满了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