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生态农业合作社”凭借第一次成功交付、品质远超预期的蔬菜,以及村民们实实在在拿到手的分红,在张家沟乃至周边几个村子都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之前那些抱着胳膊看热闹、说着风凉话的村民,此刻肠子都悔青了,纷纷找上铁柱和老支书,挤破了头也想加入合作社。
铁柱家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了。
“铁柱啊,叔之前是猪油蒙了心,你可别往心里去!算叔一个,我家那三亩好地都入社!”
“柱娃子,婶子看着你长大的,就知道你有出息!带上我们家吧!”
“铁柱哥,我力气大,能干活!让我入社吧!”
面对汹涌而来的人情和热情,铁柱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深知,合作社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吃大锅饭。盲目扩张,管理跟不上,质量标准松懈,最终只会砸了刚刚打响的牌子,辜负了冷凌月的信任。
他和老支书,以及最初那十几户坚定的“元老”社员商量后,定下了规矩:
第一,合作社采用“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但新加入者需经过审核,主要以土地质量、劳动力情况和以往的信誉作为参考。
第二,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按股分红”的模式,杜绝各行其是。
第三,成立合作社理事会,由老支书担任名誉理事长,铁柱担任理事长,负责总体运营,另选举几位有威望、懂种植的社员担任理事,共同管理。
规矩立下,筛选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最终,合作社的规模控制在了一百户左右,整合了将近两百亩优质土地。这个规模,既能初步满足“臻味”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处于铁柱目前管理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
接下来,就是更繁琐也更关键的日常管理。
铁柱将之前冷凌月预付的定金和美食节赚的钱,大部分都投入了进去。他统一采购了“臻味”指定的非转基因蔬菜种子、生物有机肥和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光是这一项,就花销不菲,让李狗蛋在电话里直嘬牙花子,担心资金链断裂。
技术方面,成了最大的难题。虽然铁柱靠着【初级植物生长液】创造了初步的“奇迹”,但那东西积分昂贵,不能作为常规手段。大多数社员习惯了粗放式的传统种植,对精细化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概念一窍不通。
铁柱自己也是个半吊子,只能硬着头皮上。他白天泡在田间地头,靠着【初级洞察】技能仔细观察作物长势和土壤情况,连蒙带猜地给大家讲解;晚上则抱着板砖,逼着砖爷给他“补课”,恶补现代农业知识,虽然经常被砖爷骂得狗血淋头。
“蠢材!叶面发黄不一定是缺氮,也可能是根部积水烂根!”
“白痴!那种虫子要用特定波段的诱虫灯,不是让你用手抓!”
“榆木疙瘩!轮作!轮作懂不懂!一块地不能年年种同一种东西!”
在砖爷地狱式的填鸭教育和【初级洞察】的辅助下,铁柱愣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土专家”。他制定了一套简单易懂的《合作社种植管理手册》,配上手画的示意图,发给每个社员,并要求严格执行。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老把式对他的“新方法”嗤之以鼻,阳奉阴违。结果他们地里的菜不是长势差就是病虫害严重,眼看就要影响收成和分红,急得直跳脚。铁柱并没有看笑话,而是带着人亲自去补救,用事实证明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几次下来,那些老把式也服气了,开始老老实实按手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