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笑声酣畅淋漓。
数小时后,暴雨仍未未歇。山海关火车站台上,却是一片肃杀与离别交织的景象。
常威一身戎装,披着将校呢大衣,大步流星地走向那列早已升火待发的专列。在他身后,是封于修、宇将军、雷四喜、佃雄等一众心腹兄弟,人人面带不舍与担忧。
“旅座!让我们跟你一起去吉林吧!”封于修忍不住上前一步请求。
“是啊旅座,吉林那地方人生地不熟,土匪横行,你身边没几个信得过弟兄不行!”宇将军也附和道。
常威在跳上专列踏板的瞬间,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扫过这些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语气坚定:
“都回去!好好给老子守着山海关!将来用处更大!”他看向参谋长朱二筒,“老朱,接替我驻防的是谁?”
朱二筒立刻回答:“是王兴文,王团长。”
“王兴文……”常威点点头,“老熟人了,打仗有点胆量,就是太楞,容易吃亏。老朱,我走之后,你看好咱们之前盘下的那些淤田,时机合适的时候,想办法平价卖回给老百姓,或者租给他们种,别让地主老财再捡了便宜!”
“旅座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的!”朱二筒郑重承诺。
“呜——!!!”
汽笛长鸣,划破雨幕。专列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沉重的轰鸣。
常威站在车厢门口,向月台上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庄严敬礼。雨水打湿了他的帽檐和肩章,却打不去他眼中锐利的光芒。
车厢里,装载的是一节节覆盖着油布的物资,职权,紧急调集的军火。
望着逐渐远去的山海关城墙,常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道:“老张啊老张,你不让老子带病走,老子带点‘随身装备’和‘剿匪物资’……不过分吧?”
这一点点“随身装备”,足足装满了十八节火车车厢!它们将在吉林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成为常威开拓新局面的最强底气。
专列冒着大雨,义无反顾地驶向吉黑交界那片匪患丛生的莽莽山林,也驶向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