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山东菜馆!(1 / 2)

二月,省城哈尔滨。

常威述职完毕,刚从省厅出来,他一身笔挺的灰呢军装,带着同样换上了新军装、精神抖擞的来福和栓子,走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相比于福康县,这里的繁华让两个年轻手下惊叹不已。

街道宽阔,铺着整齐的石块。两旁欧式建筑林立,商店橱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洋货,电车叮叮当当地驶过,穿着貂皮大衣的俄国贵妇、西装革履的洋行买办、人力车夫、小商小贩…各色人等川流不息,空气中混杂着烤列巴的香味、马粪味和淡淡的煤炭烟味。让栓子和来福看花了眼,嘴里不住地啧啧称奇。

“司令,你看那楼,咋那么高呢?都快戳破天了!”栓子指着远处一栋俄式风格的尖顶建筑,惊叹道。

“土包子!”来福虽然也看得眼花缭乱,但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他捅了捅栓子,“那是老毛子的教堂!你看街上,还有好多小鼻子(日本人)呢!”

栓子咂咂嘴:“这省城就是不一样,比咱福康县热闹一百倍!你看那洋娘们儿,鼻子真高…”

常威听着两个手下的议论,笑了笑,心里却也有些感慨。这才是1920年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国际大都市,自己那个福康县,确实还是个“屯子”。

逛了半天,到了饭点,三人腹中饥饿,信步由缰,,忽见前方一处正在开张的饭馆张灯结彩,宾客盈门,鞭炮碎屑铺了一地,好不热闹。抬头一看那招牌——“山东菜馆”四个大字。

常威心里猛地“咯噔”一下,四个大字,朴实无华,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海中某些尘封的记忆!一股强烈的、荒诞的穿越感再次袭来!

只见店门口高悬四个崭新的红绸幌子,迎风招展。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朴实却眼神沉静的中年汉子(朱开山)正带着几个儿子伙计忙里忙外,招呼客人,脸上洋溢着开张的喜悦。

正当此时,街口传来一阵喧哗,一群穿着绸衫、趾高气扬的人簇拥着一个神色倨傲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正是本地热河商帮头面人物潘五爷的儿子潘老大。

潘老大一行人走到店门口,并不进门,反而指着那四个幌子,阴阳怪气地问伙计:“喂,你们这挂四个幌子,是个什么讲究啊?”

一个伙计老实答道:“回爷的话,挂一个幌子是卖小吃,挂两个幌子是有凉有热,挂四个幌子,那就是天南地北,客人点啥,咱就得能做啥!”

潘老大要的就是这句话,闻言立刻嗤笑一声,高声叫道:“好!口气不小!那爷今天就点一道你们这四个幌子店该做的菜——‘爆炒活鸡’!现在就做!做不出来,就是欺世盗名,挂四个幌子蒙人!”

这话一出,朱开山和大儿子朱传文脸色都变了。“爆炒活鸡”?这分明是闻所未闻、故意刁难的菜名!后厨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潘老大见对方语塞,更加得意,挥手就让手下人去摘幌子:“做不出来?那就别挂四个!摘一个!给你们留仨幌子(谐音‘撒谎’),也算名副其实!哈哈哈!”

跟着他的那帮人也跟着起哄嘲笑,意图给这家新开的山东馆子一个极大的下马威和羞辱。

朱家人气得脸色铁青,围观的客人也议论纷纷,却无人敢出面阻拦潘家这地头蛇。

就在这时,一个冰冷的声音响起:

“慢着!”

常威分开人群,走了出来。军装笔挺,目光锐利,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来福和栓子立刻一左一右护在他身旁,手按在腰间的枪套上,冷眼看着潘老大一伙。

潘老大被这突然杀出的程咬金弄得一愣,皱眉道:“你谁啊?少多管闲事!”

常威没理他,先是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朱开山,然后才对潘老大冷笑道:“我算看出来了,你们热河老潘家这是欺生啊,专挑人家开业的大喜日子来砸场子?既然潘少爷这么喜欢点稀奇古怪的菜,那我也跟着附和点一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