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火红年代:成为工业巨擘 > 第216章 叮嘱准备,出发

第216章 叮嘱准备,出发(1 / 2)

第216章叮嘱准备,出发

「好了,我的任务也算结束了,接下来你们厂里商议一下厂内事务分工吧。」

任局长说完任命和和安排后,便直接起身离开了,周志强本来打算送他到门外,不过任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便直接走了。

等任局长离开后,会议室内的氛围就有些微妙了。

李书记、孙副厂长和刘副厂长等人虽然都鼓掌表示对新来的侯羽丰同志的欢迎,但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厂长的责任权力严格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技术和生产,就是平时主抓生产调度和技术研发,目前是刘副厂长帮周志强分担这部分的任务。

第二部分就是后勤管理,以前是孙副厂长分管,现在也是他。

第三部分就是队伍管理和思想政治了,前两年困难的时候,为了振兴工厂发展,下放给厂长很多权力。

不过厂长的权力再怎么大,都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只不过李书记不怎么管事,而且还有部委的领导支持周志强。

现在新来的侯副厂长则负责政工思想和和人事,还有厂内的安全督促,这一下子在三个副厂长中,地位排到第一了。

要是周志强不在,那这位侯副厂长差不多算是准厂长了..不过也仅仅是地位高,侯副厂长想要对其他两个副厂长指手画脚的话..

只要撕破脸皮,那就能完全不搭理你。

谁啊你是?副厂长而已,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周厂长呢。

在第二工具机厂不是谁都有周志强这么大的威望,尤其是在工人都对周志强信服的情况下。

以前孙副厂长对周志强不怎么服气,但周志强都没什么动作,孙副厂长就不敢闹情绪了。

「侯副厂长,以后厂内的政治思想这一块,你协助李书记要抓起来,至于生产安全方面,就和刘副厂长多多商量一下。」

在任局长离开后,周志强便开口主持起了会议:「厂里以前在培训生产工艺的时候,也主抓过生产安全培训。

两年多了,还没出现过一次生产事故;所以接下来继续维持现有的生产工艺就行,至于数控工具机车间,参照精密车间不变。」

说完后,周志强见众人点头没有说话,于是转头问向侯羽丰说道:「侯副厂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初来乍到,是抱著学习和努力奋斗的态度来的,目前对厂里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就先不说了。「

侯副厂长笑呵呵的说道:「等我熟悉一下厂里的事务,在李书记的领导下把组织交代的任务处理好,到时候再对厂党委汇报工作吧。」

话说的有些滴水不漏,而且姿态也摆的很低。

周志强闻言后,环视一圈开口说道:「那行,要是其他人没有什么事要说的话,今天就先这样吧。

刘主任,给侯副厂长安排一下办公室,有什么需要你也处理一下,李书记?」

李有年书记看到周志强看向他,便开口说道:「没什么事的话,今天会议就到这里了,各位同志都回去忙吧。「

随后各个干部便依次离开会议室。

周志强刚刚回到办公室,张耀国便敲门进来,说刘副厂长有事想要找他。

「快让刘副厂长进来吧。」

等刘文洲进来后,张耀国又眼尖的去泡了一壶茶,等将茶杯端上来后他才离开。

人离开后,周志强才开口问道:「刘副厂长,有什么事吗?」

「厂长,你马上要出差公干,部里又突然派个副厂长过来,我有点不放心..

这不是完全多余吗。」

刘副厂长有些不理解的问道,他怕是那种争权夺利的人来第二工具机厂。

要真是这样,那周志强这个厂长不在,厂里的生产岂不是要麻烦了。

眼瞅著欣欣向荣,今年第二工具机厂有可能继续成为全国第一产值的重工业大厂,要是因为争权夺利给耽误了,那他们都是罪人。

而且政治思想和人事,完全可以让李书记管著,以前周志强不管的时候,也是直接向李书记汇报。

「不用多想,厂里的生产肯定不会耽误的,部里下半年还要继续投两千多万帮助第二工具机厂扩建生产:

投资这么多,总不会是为了看到第二工具机厂的生产被耽误吧。」

周志强喝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你抓好生产就行了,对下半年和明年来说,生产才是最重要的。

下半年的任务定死了改变不了,明年的话...我不一定能回来,非数控和数控工具机这两类,多偏向一点数控工具机。」

「不过还是要等十月份的广交会,咱们厂的数控工具机肯定要拿过去,你要去吗?」

刘文洲愣,说到:「去广交会?」

「对,厂里总要派个人跟去的,之前部里一直问我去不去,但是我讨厌坐长途火车。

去参加广交会也能立刻知道外贸订单数量,然后通知厂里,而且也算是一次露脸的机会。

,说完这些,周志强心中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他不太想让侯羽丰去。

不喜欢这个人,也不喜欢他那边路线的领导。

志同道合才是同志,志同道不合,那就不算同志了。

只不过在现在的制度下,他还是要好好和这位侯副厂长搭班子。

「在完成接下来的生产任务时,尽量多生产一些数控工具机,对一线加班生产的工人们也提点待遇..」

周志强说道:「没事多催催孙副厂长,他这个人不催不跑,平时顶多完成任务。

要是催他没用,那就直接找田主任,让他去想办法;他有时候的办法比较歪,但确实能想出主意来。」

「比如说咱们厂找一些机械厂,花钱买下他们厂计划外的「生产任务』,让他们帮忙生产一些农村用的农具或者产品。

然后再拿去和四九城周边的公社交易,能交易一些物资是一些..」

就是繁琐了一点,但多跑几趟就能实现三赢的局面。

何况蘑菇种植也慢慢从三河公社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