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落下,语气平缓,不带丝毫锋锐,却似无形之风,令掌柜的背脊微微一震。尤其那两个“难得”,恰似一锤定音的评断,让厅中原本凝滞的气息顿时松了几分。
掌柜站在一旁,双手拢在袖中,背脊挺得笔直。他早在王谢品尝之前便屏息以待,此刻听到那两个字,只觉胸口骤然一松,紧绷的肩背也跟着垮了几分。连那平日沉稳的面容,还不自觉浮起一抹浅红。
他连忙上前半步,拱手低声道:“多亏王道友先前指点,厨下才敢试着做这道菜。”
那语气谦恭中带着由衷的佩服,似怕多一分是逾矩,少一分又显失敬。王谢的点评,对他而言已非一句“褒贬”,而是一场教化。
他深知,这位青年修士所言的“差半个时辰”,绝非随口妄言,而是对火候精度的敏锐把控——那份判断,只有真正通晓食道之人方能说得出。
董宣儿望着这一幕,唇角不由微微弯起。她虽不通烹饪,却隐隐感到,那一桌菜与这几句话之间,似有股奇妙的“气机”在流转——味随心转,评由境生。那种由“道”延展出的意境,使得她心头生出淡淡的敬意。
董红拂则微垂睫,似在回味,又似在思索。那碗汤的余香尚未散尽,口中尚存余韵,她轻轻呼出一口气,低声道:“能得此评,也是贵楼中厨师之幸。”
她的声音极轻,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感叹。神情间还藏着抹微妙的笑意,一半是欣赏,一半是意外。
王谢未语,只微微颔首。神态依旧平和从容,仿佛评菜非为彰己之能,不过是顺手而为的心境流露。
他低眸望向砂锅,汤色映入眼底,金波微动,似能映出一线若隐若现的灵光。那刹那,他神色静极,连呼吸都变得极轻——若不是亲眼瞧见,旁人怕要以为他根本没在意这菜。
然而在他目光的深处,却藏着份极其细腻的体悟:味之至境,从不是口舌之享,而是心意相通。
掌柜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三人——一个浅笑、一个静思、一个沉定,心中忽生出种奇异的感觉:与其说是在品一道菜,不如说是在悟一场“道”理。
那“八仙过海闹罗汉”的香气仍在空气中缭绕,热气轻腾着,氤氲得像层薄雾。汤中灵意似仍未散尽,仿佛在呼应着他们各自的心境——静中有动,淡处藏深。
不过短短片刻,厅内的气息已悄然变了——不再是寻常的试味与评述,倒更像一场无声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