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东宫夜话(1 / 2)

天色渐渐昏暗了下来,冬季的太子东宫裹在冷寂里。檐角的积雪在暮色中泛着淡白的光,风卷着碎雪沫子掠过回廊,把挂在廊下的宫灯吹得轻轻晃,昏黄的光落在青砖上,只映出一小片暖影,很快又被四周的寒气裹住。

殿内虽燃着炭盆,暖意却似被厚重的宫墙挡了大半,只在案几周围拢着浅浅一层,连李建成指尖触到的奏折,都带着几分凉意。

殿外传来侍卫轻缓的通报声,打破了东宫的沉寂:“启禀殿下,太子妃已至殿外,说是给殿下送了暖汤来。”

李建成正望着窗外雪色出神,闻言回过神,指尖的凉意似被这声通报驱散了些,他微微颔首,语气放缓了几分:“让她进来吧。”

话音刚落,殿门便被轻轻推开,带着一身寒气的太子妃郑观音端着食盒走进来,身后的宫女连忙上前接过食盒,又顺手掩上了殿门。

郑观音拂了拂肩头未落的雪沫,走到案前屈膝行礼:“臣妾见过殿下。”

李建成抬手示意她起身,目光落在那食盒上,沙哑的嗓音里多了丝暖意:“这么冷的天,何必亲自跑一趟。”

“殿下在殿内处理政务,怕是忘了时辰,臣妾炖了些姜枣汤,想着给殿下暖一暖身子。”

郑观音说着,亲手从食盒里端出瓷碗,氤氲的热气裹着甜香散开来,稍稍冲淡了殿内的清冷,“刚炖好的,殿下快些趁热喝。”

李建成接过瓷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暖意顺着指尖慢慢漫到心口。他低头吹了吹碗里的热气,姜枣的甜香混着暖意钻进鼻腔,驱散了几分奔波的疲惫。

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滑过喉咙,连带着胸腔里的沉郁都似松快了些。他抬眼看向郑观音,沙哑的嗓音里添了丝软和:“内侍提起今日爱妃空跑了两回,倒是多亏还记着,这汤暖得很。”

郑观音见他眉眼舒展了些,轻声道:“殿下连日为政务劳心,身子要紧,臣妾空跑乃是等闲之事,殿下若是乏了,便先歇片刻,政务也不是一时能忙完的。”

李建成握着瓷碗,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望着殿外渐浓的夜色,轻轻叹了口气:“哪能有歇息的空闲,方才寻了父皇,与他商讨民部短缺粮米之事,可父皇总念着安抚京畿军营守城将士的军心,不肯松口暂缓调拨,反倒催着孤尽快让民部凑齐粮米。”

他低头又喝了口汤,温热的暖意没完全压下心头的沉郁:“兵部刘政会在民部闹,父皇又催得紧,民部窦琎那边已是焦头烂额,孤这头若不撑着,粮米之事一旦出了岔子,无论是军需还是赈灾,可皆要乱套………”

“对了,爱妃,今日郑善果在朝堂之上力主严惩庐江王之事,你应当有所听闻罢?”

李建成放下瓷碗,指尖在案沿重重一顿,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语气里多了几分探究,“庐江王虽有过错,却也罪不至死,郑善果偏要在朝堂上紧咬不放,郑家私底下究竟有何谋算?而且此事背后似乎还有其他世家参与,他们联起手来,恐怕会对皇室造成不小的冲击,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实在有些复杂,不得不防。”

郑观音本是默默倾听,指尖还无意识地拢着袖口的暖绒,闻听李建成发问,且话锋直抵郑家谋算,她微微一怔,随即敛了神色,欠身道:“殿下既问起,臣妾便不敢隐瞒。郑家与庐江王府早有旧怨,前年年初,庐江王奉调前往信州剿南蛮,途经豫章时,曾以私囤军粮、哄抬粮价为由,查抄了郑家在当地的两处粮栈。虽然后来父亲托人疏通,没让事情闹大,但粮栈里存的上千石粮米全被充了军,郑家在豫章的商路也断了小半年,损了不少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