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出兵(1 / 2)

猎人角,美国船舶重工船坞码头,晨雾缭绕。

旧金山三面环水,水汽充足,中央谷地的热量带动周围气压升高,强风裹挟着海洋湿气,形成阵阵浓雾。

白茫茫的浓雾里,身姿挺拔,宛若钢铁雕塑般的军队静静持枪站着。他们身穿统一迷彩作战服,头戴M35钢盔,胸腹穿裹着锰钢插板防弹衣,脚踩黑色战斗靴。

斯文·海因里希走进队伍里,伸手拍打着附近士兵的肩膀。士兵挺胸抬头,面容刚毅,骄傲的接受着检阅。

驻足,斯文·海因里希站到一名华裔士兵面前,他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着对方胸前紧贴的名字,露出微笑“吴辉,你是第一个加入军队的华裔,告诉我,苦不苦?”

长时间的军队训练,纪律已经刻到了骨子里,听到询问,他高喊道“报告州长,不苦!”

斯文笑着打量对方,军队不缺伙食,高强度的训练迫使人体需要更多的食物,眼前这个本来干瘦的男人如充气般变得壮硕。他的武装负重在28公斤左右,枪械、弹药、头盔以及身后背包携带的水壶、茶缸和棉被。

称赞一句,斯文·海因里希走出队列,对本次营级单位最高指挥官本杰明·福特道“登船!”

在昨晚的军队突袭检查中,本杰明·福特争取了这次的军事行动,斯文念他在这次的德国之行中任劳任怨,索性给了对方这个机会。

“是!”本杰明·福特敬礼,高喊道“全体都有,登船!”

各级连长立刻下达命令,督促着连队中的战友慢跑登船。

本次出兵1500人,其中步兵连6个,每个连队160人,下辖三个步兵排和一个火力排,火力排无重机枪,只有迫击炮。火力连一个,下辖4个炮兵排,使用武器为德莱赛击针炮,支援保障连两个,负责全面的保障任务,包括运输排、维修排、补给排以及炊事单位。

作战兵力1440,剩余六十人为营指挥所。

1500人,尽管这个数量听着很少,但这些人摆在眼前,影影绰绰,踮脚往前看,一眼看不到头。

威廉·沃克站在最外围,脸都是木的,这1500人交到他手里,他能在半年内摆平中美洲所有国家。只可惜,他只是明面上的傀儡,任何军事行动,都由本杰明·福特做主。

很快,威廉·沃克登上舰船,在斯文·海因里希的目送中离开。

在应对哥斯达黎加以及巴拿马的战争里,这一支营级单位绰绰有余,绝对不是斯文·海因里希猖狂或者有些飘。

威廉·沃克仅有56人,靠着装备和纪律就能打得40万人口的尼加拉瓜找不着北,胜利后增兵300,即便是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以及萨尔瓦多的联军也不能使他后退。后面打不过,是因为这几个国家得到了美国资本家范德比尔特的战争援助,这才让威廉·沃克节节败退。

所以,在面对仅有16万人口的哥斯达黎加这个农业小国以及12万人口的巴拿马省,斯文·海因里希愿意拿出一支1500人的营级单位应对,已经属于是很体面的尊重了。更别提这支营级作战单位配备的武器是当前最先进的武器。

在斯文·海因里希看来,这一时间段是向中南美洲扩张,尤其是将巴拿马运河攥在手中最好、最恰当也最容易的时间段,正常历史时间线上的美国政府错过了这个机会,或者说美国政府没能力把握这个机会。

1855年的美国正处于矛盾激烈状态,堪萨斯已经出现了形成规模的武装冲突,大量军队被部署到西部领土,不仅要应对印第安人的冲突,更要维持堪萨斯的秩序。

受华盛顿的政治以及门罗主义影响,美国整体偏向孤立主义,战略思想便是为了巩固北美大陆的领地。

但是,门罗主义说来说去也只不过是个托词。

1820年门罗总统登台颁布门罗主义,核心内容是美国将扮演美洲老大哥的角色,西半球不再对欧洲殖民活动开放,任何欧洲国家试图在美国建立新的殖民或者控制美洲独立国家的行为,都被视为向美国开战。

这就是美国的战略考量,1820年的美国国力太弱,但中南美洲这块大蛋糕过于鲜美,美国想独吞并阻止欧洲列强在美洲卷土重来,从而确定自己在美洲的主导地位,这才有了门罗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