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屋里大大的呼了口气,透过窗户往外看了看,发现王屿和李志军两人一边走着一边吵着,演的还挺到位。
警惕的看了看周围,也没看到啥动静。
但她能感觉的出来,那人就在这附近。
中午也没心思做饭。
为了给自己压惊,进了农场,去吃了顿火锅。
顺便看了下姜叔叔和李馆长的来信。
姜叔叔说了些叮嘱的话语,让她不要再邮寄东西了,出门在外的,顾着自己就行。
还说了些她二叔的情况。
原来他们街道居委会给他们公社打了电话,说了下余二叔的情况。
公社书记把大队长叫去批评了一番,还把今年的优秀大队评选资格给取消了。
装了一肚子气的大队长回到队上,直接大喇叭一喊,村民集体集合,把余老二一家一个个的给批评个遍。
特别是余家老两口,村里老人都知道,当初余家老两口怎么奴役余江涛的,也都知道他们为什么和余江涛他们断亲的。
现在余江涛夫妻不在了,又有了好处,他们又腆着脸过去认亲去了。
几个有威望的老人,对着他们一顿臭骂。
总之,余家因为余老二的事儿,在村里算是抬不起头了。
大队长也不批他们的假,介绍信都不给开,出来闹事更不可能了。
再有就是李馆长的信,收到了邮寄的资料,夸她翻译的好,还把六月份的工资给她汇了过来。
七月份的时候,由南城这边发放。
汇款单放好,改天去南城取出来。
信里还有几张票据,一张工业票,一张三斤的肉票,还有一张外汇券。
这让余墨很意外,这外汇券可不好弄,得好好攒着,以后有机会,去城里友谊商店逛逛。
...
余老师家丢东西了,这事儿牵扯到了后勤部和一团二营三连的人。
家属院不知道被谁传了出来。
余墨都不知怎么闹的这么大,下午五点多出来赶海。
吴老师都拉着她问情况了。
“我家油不知道怎么不见了,锅也丢了一个,门也有被撬过的痕迹。今天早上,李志军让我帮他做份杂酱面吃。
中午,王屿连长也让我帮他做份杂酱面。我觉着这事儿有点巧合。
自己都还没怀疑呢,他们先互相怀疑上了。”
“原来是这样啊,不过这还真不一定是他们拿的,部队纪律可不是一般的严。”
“我也觉得。”
桑老师也过来问了下情况,紧跟着的几个嫂子们也都说这两天注意点儿,看看是不是家属院来了小偷。
这会儿来赶海的比较多,姚婶子也在,这两天她安静了许多,没来纠缠她。
应该是张团长那边压制住了。
不过这会儿看着她正搁那偷偷翻白眼呢,余墨全当没看到。
下午,家属院几个孩子也都出来了。
现在假期,海边最多的就是孩子们。
大队里的孩子更多了,宋思玉今天给了她一包海盐疙瘩:“余老师,这是我们自己家晒的海盐,可以用这个找蛏子。”
“太好了,用这个抓蛏子最有趣。”
郑齐洋和孙照新一人拿了一把挑,专门挖蛏子的。
一挑下去,直接把蛏子挖出来了。
余墨自己带的小铲子,耙子的肯定不行。
这一下午,两个小时,就跟着孩子们在沙子里刨蛏子呢。
阿远突然道:“明天,我爸说带我去出海。”
“你这么小年纪,能出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