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作诗(1 / 2)

贾敬的第一句话,便显露出高超的手腕。

这一句“罪人”,将自己置于弱势之地。

贾母闻言,连忙说道:“敬哥儿,你可不能这么说。”

“当初之事,也是为了贾家大局着想。”

贾敬起身,走向一旁的椅子。

虽是一身黑衣,但长年的修道生活,让他身上带着一抹超脱之气。

接过下人递上的茶,贾敬问道:“我听恩侯说,婶娘有意将京营节度使之位让给王家族弟?”

他直言不讳,直接向贾母发问。

“往东府去,唤珍大爷来,还有蓉大爷。”贾敬向贾琏指示道。

贾琏瞥了眼父亲贾赦,见其颔首,便匆匆朝东府疾行而去。

未料到贾敬竟这般直截了当,贾母干脆也不再遮掩。

“敬大爷,您离家多年,或许对贾府的近况不甚了解。”

“子腾蒙太上皇恩泽,巡查边疆九地,现今返京,即可留京任职,与咱们相互扶持。”

“贾史王薛四家同气连枝,子腾若得晋升,贾府亦不会吃亏。”

贾母言之凿凿,令王子腾心喜若狂。

贾敬眼神锐利,在王子腾身上来回审视。

此人城府极深,况且非贾府嫡脉。

来前便已拿定主意,绝不能将京营节度使之职,交付给这等人物。

为保全贾母最后的一点颜面,贾敬望向贾赦道:“恩侯,您对此事有何见解?”

贾赦仅微微摇了摇头。

见贾赦摇头,王子腾正欲开口辩解,却被贾敬一记凌厉眼神遏止。

他的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吓得王子腾慌忙端起茶杯,以掩饰内心的慌乱。

沉吟片刻,贾敬言道:“婶母,我觉得此事欠妥。”

“京营节度使一职,多年来由贾府掌控,若交予外人,我实难放心。”

“再者,日后若有贾府子弟从军,我们又该如何安置?”

闻此,贾母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说道:“敬大爷,宝玉日后并无从军之意,咱们留着这职位也无用。”

“若给了子腾,他日后还能照应一下自己的亲外甥。”

……

贾敬一时语塞。

宝玉不从军?

难道仅仅因为贾宝玉无意从军,就要放弃京营节度使之位?

“婶母莫非忘了,宝玉若日后从文,琏二爷可从军。”

“还有琮兄弟,蓉大爷等人。”

“将来他们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咱们又当如何?”

王夫人闻贾敬之言,面色微愠。

今日兄长王子腾造访荣国府,本对京营节度使之位志在必得。

未料半路杀出个贾敬,实乃可恶。

“敬大爷,我家宝玉生而含玉,日后若从文,定是要入内阁的。”

“若咱们军政皆握,恐会招致皇帝猜忌。”

此言一出,站在一旁的贾琮忍俊不禁。

生而含玉?

岂不可笑。

若生而含玉便能入阁,那还用读什么书。

在家等着功名从天而降便是。

贾琮的笑声在大堂内回荡。

王夫人与贾母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贾琮。

见二人又要针对自己的儿子,贾赦眉头紧皱。

贾琮也并未惧怕,索性坦然言道:“二太太莫非以为生而含玉,便能金榜题名?”

“若都如此,那还要四书五经作甚,日日钻研如何生而含玉便罢。”

“你!”

王夫人一时词穷。

未料贾琮竟如此能言善辩。

但在众人注视之下,王夫人为维护儿子颜面,讥讽道:“我家宝玉熟读四书五经,你这个马厩小子可识得字?”

闻此,贾琮脸上神色古怪。

说自己不识字?

那他便要使出穿越者的必备绝技,让众人惊艳一番。

穿越前的贾琮,的确未曾踏入族学大门。

被贾赦发觉后,终日习武,偶尔才得以去族学溜达几回。

但仔细算算,他这去族学的次数,竟也比贾宝玉多出不少。

平日里,贾宝玉整日在家嬉戏玩耍,从未踏足族学半步。

听闻王夫人要贾琮显露一番文采。

贾赦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

他心知儿子的底细,族学几乎没去过。

而贾宝玉,虽不上学,但贾政特地请了先生在家教授。

若贾琮贸然上前比试,今日怕是要灰头土脸收场。

他赶忙上前阻拦。

“琮儿,切勿冲动,你的天地在战场之上。”

贾赦语气沉稳地劝说着贾琮。

贾敬同样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贾琮,他身为科举出身,自然明了四书五经的深浅。

倘若果真像贾赦所说的那样,贾琮没正经读过几天书,那恐怕真会沦为他人笑柄。

长房这一支,在贾赦刻意的影响之下,对读书一事都没什么兴致。

贾赦本是武将出身,在教导儿子方面自然更侧重于武艺训练。

可贾政却大不一样,他身为文官,对于儿子贾珠和贾宝玉,期望他们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贾珠在读书方面确实颇有天赋,只是被王夫人逼迫过甚,成天都闷在屋子里钻研四书五经。

终于身子骨扛不住这重压,倒在了书案上。

听到父亲的劝说,贾琮毫不在意。

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作(抄)几首诗还不是轻而易举。

站在一旁的林黛玉也不禁为贾琮担忧起来。

她从未见过三哥哥在读书上展现出天赋,此次恐怕凶多吉少。

“宝玉,我看你近日学习认真,你来作首诗给大家听听。”

王夫人鼓励着贾宝玉说道。

贾政听到夫人言语,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不过并未多言。

但儿子的水平,他心里一清二楚。

就怕他在此出丑。

贾宝玉正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出神,冷不丁被母亲唤到名字,他糊里糊涂地站直了身子。

一听说要作诗,他赶忙搜肠刮肚地思索起来。

“宝玉啊,你可得好好表现,你大伯贾敬手里可握着一个国子监的名额呢,到时候他会举荐你的。”

贾母一边鼓励着宝玉,一边说道。

贾敬听到这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心中颇为不快。

他对这位婶娘实在是感到无奈又无语。

他手上确实有一个国子监的名额。

当年贾敬科举高中,太上皇念及他是贾家子弟,读书不易,为了鼓励武勋世家的子弟们弃武从文,便特意赏赐给贾敬一个国子监的名额。

贾家后辈里,若是有读书天赋出众的,便能凭借这个名额,进入国子监深造。

后来贾珠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读书天赋,可还没等到国子监开学,就出了意外。

时间一长,这个名额也就空置了下来。

如今贾母竟打算擅自把这个名额给贾宝玉,这让贾敬心里十分不痛快。

他觉得这位婶娘太过偏爱贾宝玉,对贾家其他后辈有失公平。

就拿贾琮来说吧。

“婶娘,这事儿咱们以后再慢慢商量,还是先把眼前的事儿解决了要紧。”

贾敬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对着贾母说道。

听到贾敬这么说,贾母的脸色也变得不好看了。

这些年来,还从来没有人敢违逆她的意思。

没想到今天,自己的好大儿贾赦,居然把宁国府的贾敬给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