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三清内斗,下棋下急眼了,棋手打起来,把棋盘都掀了。
思及此处,北冥心中做着筹划;
洪荒可是混沌中的避风港,不能随便报废,得想法子保一保。
女娲思虑良久,神情逐渐由犹豫转为坚定,转首望向北冥:
“只要存在多个圣人,本就会有更多牵扯圣人的争端。
这类纷争,终究无法避免。
既然如此,我的想法,依旧有实践的可能。
抑巫妖,兴一族之盛,呈大一统之势,统御众生;
再以天威监督其行,贤者为尊,恶者退位。
天人合一,方能求洪荒长治久安。”
此言一出,整座正堂仿佛都随之震动。
女娲的气息微微升腾,道韵自然而出,天地间的造化之炁开始共鸣。
她轻阖双目,喃喃自语,陷入悟道之境:
“统御众生,人道之主……
非扶持现有之族,而创一新种族,打破既有格局……
是为——人族!”
造化之炁,自她肌肤流转,神辉弥漫,道韵环绕。
整个凤栖山,在这股道韵的笼罩之下;
花草摇曳,灵禽振羽,山泉潺潺,万物呼吸,生机蔓延。
北冥静静注视着这一幕,心头微动,似乎也有了几分明悟。
每一位圣人,在证道的路上,都有自己的追求。
女娲的追求,是减少纷争,引导洪荒长治久安;
元始则致力于阐明天道,顺应大势;
通天欲为众生截取一线生机;
西方一堆宏愿教义,总结而言,便是普渡众生。
阐教、截教、西方教,他们并不与人族绑定,教义的受众对象,也从未局限于人族。
阐教注重根脚,元始门下弟子,多为先天生灵;
截教鱼龙混杂,跟脚繁多;
西方教同样来者不拒,只问信念,不问出身。
人教之“人”,所教化的究竟是狭义的人族,还是广义的人道众生?
亦或者,老子早已看穿女娲的意图,才以“教化人族”立教?
若是人族以一族制约万族,便可统御人道气运;
他顺势扶持人族,可比教化众生,要便捷许多;
而且,此举顺应了大势,在人族的问题上,还能拥有女娲这个坚定的盟友。
更何况,在前中期,三清一体,元始与通天断不会与大哥唱反调。
如此一来,六圣之中,三清加女娲,皆不反对人族的发展;
人族的地位,便真的被天命所定。
以“势”推动局面的发展,不做多余的算计,也正合老子的无为之道。
女娲静悟时,凤栖山上的光雾愈发浓郁。
北冥整理了自己的思绪,对于人族,从弱小到兴旺的脉络,算是有了新的想法。
若要完成女娲的构想,首要之事,便是削弱巫妖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