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局势,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周长安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杂技师,在组织、“基金”、盟友与自身秘密之间维持着危险的平衡。
灰原哀的研究在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进入了更加精细和艰难的验证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模拟实验以及可能的关键催化剂。周长安通过周氏集团的海外实验室,以其他研究项目的名义,秘密采购和转运了一些灰原所需的稀有化学试剂和高精度仪器部件,过程必须万分小心,避免引起组织或“基金”监控网络的注意。
与此同时,她对“北极星贸易”和“密米尔智慧”基金会的调查也在谨慎进行。诸葛故里利用其家族在海外的人脉,发现“密米尔智慧”与数个国际知名的学术研究机构有着“慷慨”的资助关系,其研究方向多集中于新能源、特殊材料以及…非传统生物学。这进一步印证了“基金”对前沿科技,尤其是可能具有战略价值或颠覆性潜力的技术的浓厚兴趣。
安室透则从公安内部渠道反馈,近期确实检测到一些不明身份的国际行动人员在东京活动,其行为模式与已知的间谍或商业窃密团伙有所不同,更加隐秘且目标不明,疑似与“基金”的武装行动部门有关。他提醒周长安,对方可能已经察觉到调查,务必加强戒备。
组织的日常任务仍在继续。周长安与真露又合作执行了几次不大不小的行动,包括情报传递、设备获取以及对某个试图勒索组织外围成员的极道小头目的“警告”。真露的表现一如既往的专业、高效且沉默寡言。他似乎完全接受了周长安的领导地位,指令执行到位,从不逾矩,也几乎不表露个人情绪。但这种近乎完美的服从,反而让周长安心中的那根弦绷得更紧。她几次故意在任务细节上留下微小破绽或进行非常规的指令调整,真露都能毫无异议地完美执行,仿佛一台没有自我意志的精密机器。这绝非常态。
琴酒那边,不知是贝尔摩德的“周旋”起了作用,还是他暂时被其他更重要的事务牵绊,对周长安的明显试探似乎暂告一段落。但他那双冰冷的眼睛,如同盘旋在空中的秃鹫,从未真正远离。
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周长安深知,这种脆弱的平衡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任何一个环节的意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线崩盘。她必须主动出击,在风暴完全降临之前,为自己和盟友争取更多的筹码和缓冲地带。
机会来自于一次看似普通的组织情报汇总。波本(安室透)提交了一份关于近期东京都内几个敏感地点异常人员流动的报告,其中提到了港区某废弃仓库区近期有不明身份的海外人员频繁出入,行为鬼祟,似乎在进行某种私下交易。该区域靠近港口,便于物资转运和人员撤离,是进行非法活动的理想场所。
周长安敏锐地注意到,报告中提及的其中一个车牌号,与她之前追踪“北极星贸易”时记录下的某个关联车辆一致。
“基金”的人?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她立刻提高了对此事的关注等级,动用了自己隐藏在东京阴影中的几只“眼睛”——包括两个受过恩惠、与极道有联系但保持中立的灰色情报贩子,以及一个被周氏集团慈善基金资助、对其忠心耿耿的前自卫队侦察兵,对那个废弃仓库区进行二十四小时轮番监视。
几天后,情报陆续汇总回来。确认有海外人员活动,戒备森严,且运输进去的物资包装严密,尺寸不一,似乎包含精密仪器和文档箱。更重要的是,监视人员拍到了其中一个领头模样的人,其面部特征经过比对,与安室透提供的、疑似“基金”行动人员的资料库中的一张照片高度吻合。
“基金”在东京有一个临时的秘密据点,很可能在进行某种技术交接或资料审查!
周长安的大脑飞速运转。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直接上报组织?可以借组织之手打击“基金”,但如何解释情报来源?而且组织若介入,可能会将事情闹大,甚至可能查到灰原哀或她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