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新野伏击曹军(1 / 2)

襄阳的刘表闻讯,吓得魂飞魄散,再也顾不得什么北防袁绍、南拒孙坚了,急令黄祖放弃江夏部分据点,火速率主力回援襄阳,同时严令各地兵马向襄阳集结,准备应对冉闵、吕布、孙坚这三路“强敌”的围攻。

而正如李儒所料,曹操在颍川得知消息后,又惊又怒。

“冉闵、吕布合流,南下荆州?他们想干什么?真要帮孙坚拿下襄阳吗?”曹操在帅帐内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可怕。若让孙坚得到襄阳,全据荆州,其势力将膨胀到难以遏制的地步,更与冉闵连成一片,对他形成夹击之势!

程昱急声道:“主公,绝不能让冉闵、吕布与孙坚会师!必须阻止他们!”

荀彧也从阳翟传来紧急书信,建议曹操要么立刻进攻宛城,迫使冉闵回援;要么派兵南下,介入荆州战事,绝不能让襄阳落入孙坚或冉闵之手。

曹操面临艰难抉择。进攻宛城,时机并不成熟,且吕布骁勇,冉闵善战,胜负难料。南下荆州,则意味着主力远离根基颍川,若袁绍趁机发难……

但权衡利弊,阻止南方三股势力合流,避免出现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显然更为紧迫。

“传令!”曹操最终下定决心,“曹洪留守颍川,监视袁绍动向,谨守城池!其余各部,随本侯南下新野,进军襄阳!绝不能让孙坚和冉闵的阴谋得逞!”

随着曹操一声令下,曹军主力也开始拔营南下,如同一股巨大的暗流,涌向已然风起云涌的荆襄大地。

中原的战火,似乎暂时平息,但一场规模更大、决定南方乃至中原命运的大战,却在襄阳城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冉闵、吕布、孙坚、曹操,四方势力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展开激烈的碰撞。

而远在北方的袁绍,则冷眼旁观,等待着属于他的最佳时机。

幽州的张世豪,依旧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等待着收拾残局,定鼎天下的那一刻。

襄阳城,这座雄踞汉水之畔的荆襄核心,此刻已彻底被战争的阴云笼罩。

城头之上,刘表扶着垛口,望着城外如同蚂蚁般忙碌着加固营寨、搬运守城器械的士卒,脸色苍白如纸。往日的雍容气度早已被惊惶与疲惫取代,眼下的乌青昭示着他连日来的失眠。

“回来了吗?黄祖的兵马到哪里了?”

刘表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问向身旁的蔡瑁。

蔡瑁连忙躬身,语气急促地回道:“王爷,黄祖将军已放弃江夏北部大部分城邑,正日夜兼程回援,先锋已过宜城,最迟两日后便可抵达襄阳!只是……江夏南部,怕是……怕是尽落孙坚之手了。”

刘表闻言,身体晃了晃,险些栽倒,被蔡瑁和蒯良一左一右扶住。

“完了……江夏半壁……丢了……”刘表喃喃自语,心痛如绞。

江夏乃荆州门户,如今门户洞开,孙坚水师可直抵汉水,威胁襄阳。

蒯良强自镇定,劝慰道:“王爷,此刻当以保住襄阳为重!只要襄阳不失,我荆州根基便在。黄祖将军回援,加上襄阳原有守军及各地征调来的郡兵,兵力可达四万余人,凭借坚城汉水,未必不能守住!”

蒯越也补充道:“况且,冉闵、吕布南下,看似与孙坚合流,实则各怀鬼胎。那吕布反复无常,冉闵亦非甘居人下之辈,彼等与孙坚之间,利益纠葛,未必真能同心协力猛攻襄阳。我军只需固守待变,或有机会。”

“固守待变……固守待变……”刘表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固守!传令下去,征发全城青壮上城协防!将所有库藏箭矢、滚木、火油全部搬上城头!汉水各渡口,加派战船巡逻,绝不能让敌军轻易渡江!”

就在襄阳城内一片鸡飞狗跳,全力备战之际,南方的战报再次雪片般飞来。

“报——!孙坚主力已放弃围攻西陵,水陆并进,沿汉水而上,前锋已逼近竟陵!”

“报——!冉闵、吕布联军前锋已过新野,其斥候已出现在襄阳以北六十里处探察地形!”

一个个消息如同重锤,敲打在刘表及其麾下文武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