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以贪治明 > 第215章 正问和反问

第215章 正问和反问(1 / 2)

是否给佛朗机人补发堪合?

经过杨慎转述的阁老之问说出后,李斌的耳边就像是出现了幻听。朦胧中,他似乎听见了CPU降温风扇高速运行时发出的“嗡嗡”声。

首先,这个问题,李斌在理解时,将其划分为了正问和反问两种语境。

如果是反问,那这个问题不亚于是在警告自己:捞过界了!

李斌可没忘了,杨廷和能走到今天,靠得是哪些群体的支持。而大明的南方士族,又有几个没掺和过海洋贸易的?

包括李斌为何会对这群佛朗机人这么上心?因为崇洋媚外?可拉倒吧,如今的大明,才是真正的上国。

李斌看重这群来自欧洲的佛朗机人,纯粹是为了绕开如倭国、吕宋、朝鲜、琉球等等,这些江南大族的传统客户群体。

主打一个表明:我不跟你们抢饭碗的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杨廷和是在替他身后的支持者警告自己。那无异于是江南,乃至岭南的地方势力就连这群,总体贸易量和传统客群对比堪比九牛一毛的佛朗机人都不愿意放过。

完全将海洋贸易视为了他们这个圈层的禁脔,没有得到他们的允许,任何人都别想插手指染。

结合秦金回信中提到,苏、浙、闽三地官员串联,共议关停宁、泉市舶司的事情...

李斌很难不将其理解为:这帮人贪念一起,都特么想把朝廷、把皇帝给踢出局了。更何况是自己这么个小卡拉米?

但又因为秦金如今就在南京坐着,这个面子又不能不卖。于是,这才绕了这么一大圈,给自己来了出“先礼后兵”。

反问的逻辑自洽,可正问,同样也说得通。

就像李斌听到,杨廷和知道安民厂一事后的推断那样。

嘉靖二年,并不是一个好年份。

史书中的寥寥数语,背后却是满目的疮痍。

在《世宗实录》和《明史》中,都没有记载过嘉靖二年饥荒的真实场景。但从一道道免税令、从一份份“陨霜杀禾”的记载、从动辄两万、三万白银拨付赈济等等现象的记载中...

莫说李斌如今是这一切的亲历者,哪怕不是,哪怕他只看史书上的零星描述,亦能透过这些简略的文字,看到其背后的凄凉。

对这一次大旱的场景,或者叫后续影响记录的最直接的文献来自《盐城县志》。其言:“嘉靖二年,大饥,石米钱二千,人相食。”

姑且不论,如今正值皇帝和首辅掰腕子的关键时期。就是没有这一层角力,大明帝国境内出现如此严重的大灾,若是处置不力,这个锅得有人背吧?

波及面积如此之广的大旱灾,就像是一口硕大且沉重的黑锅,非膀大腰圆者不能背也。

纵观整个庙堂,他杨廷和就是首当其冲的背锅侠。

此时,自己帮他缓解了京师,这个能被所有人最直观看到眼里的第一波灾情。说是给杨廷和如今,那堪称火烧眉毛的处境,狠狠泼了盆冷水都不为过。

哪怕他杨廷和铁石心肠,毫不在意百姓生死。可他能不在意自己的政治利益?

眼前自己做的事,便是在维护杨廷和的政治利益,哪怕这并不是李斌的原定目标。

在政治利益相同的情况下,他杨廷和会不会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向自己表达感谢?或者说,帮自己把没有合法贸易许可的屁股,给擦擦干净?

李斌的心思飞快地闪动着,一好一坏两种结果,似乎都有发生的可能。在这种犹豫和摇摆间,李斌迟迟没有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