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再遇同乡(1 / 2)

“四十有九,陶仲文。”

杨廷和摇头道:“不对,不是说是一少年么?”

邵元节更加开心:“哈哈哈,驻颜有术,精通面相变化之术,介夫,老道跟你保证,他还精于政治门道,若把他推到天子之侧,必能将天子滥权关进道笼。”

“但他可能节制那些贪心的混账?”杨廷和感觉自己有些心力交瘁:“等等,让老夫想想。”

谁也想不到,这辆马车里的话,随便哪一句传出去,都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而姜惊鹊更想不到。

他对于刺客的势力,有了猜测,但给他八个脑袋他也想不到背后是谁,背后有着多么复杂的斗争,如同那不见底的深渊。

他在门口站了半天,也想不清楚,索性先放下,等杨廷和将来跟自己说。

“道言!”

“在呢。”张道言从隔壁探出头。

姜惊鹊舒展了一下筋骨:“走,出去走走,瞧瞧这大名鼎鼎的鹤山书院,究竟是何等气象。”

张道言咧嘴一笑:“早该如此!老子骨头都僵了。”

他本就是好动性子,这几日陪着姜惊鹊苦读练武,虽无怨言,却也憋闷得紧。

此刻能出去透透气,自是欣然应允。

二人推开院门,沿着青石小径向外走去。

甫一出竹林,书院的整体风貌便豁然开朗。

鹤山书院依山而建,格局宏大而不失清幽。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屋宇沿着山势铺展,飞檐翘角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建筑多以青砖灰瓦为主,显得古朴庄重,自有一股浸润书香的肃穆与端方。

最显眼,就是书院的中心——讲堂。

面阔五间,进深极大。

两人站在门外,便能感受到其内部的开阔。

讲堂的门楣上,高悬一块匾额,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上书四个斗大的颜体字:“明伦堂”,笔力雄浑。

堂内整齐摆放着一排排低矮的书案与蒲团,正前方是一个高出地面的讲台,台上仅有一张宽大的讲席。可以想见,平日里山长或名儒大贤坐于其上,开坛讲学,剖析经典,台下士子云集,凝神聆听的盛况。

现在没高人讲课,一个人影也没有。

“乖乖,这地方,能装下咱们社学吧?”张道言小声嘀咕。

“哈,差不多,咱那就几间房,怎么能比?出去瞧瞧。”

二人出了讲堂,不远,便是书院的藏书楼。

步入其中,一股混合着陈年纸张、防蛀草药和木头清香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楼内光线柔和,一排排书架整齐排列,挨个看过去,线装的经史子集、地方志书、先贤文集分门别类,堆叠得满满当当。

许多书册纸页已经泛黄,边缘微卷,显是历经了无数次的翻阅。

几个身着青衫的学子正在书架间安静地穿梭,或查阅,或抄录,动作轻缓,只有书页翻动的轻微“沙沙”声。

“这才是书山啊……”道言看的直咂嘴。

俩人也不是来看书的,走了一圈儿便出了书楼,书楼的左侧是祠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