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流60年代 > 第395章 第一次接触纸条传音

第395章 第一次接触纸条传音(2 / 2)

北地夜寒,望自珍重,待团聚。

没有称呼,没有落款日期,每一个字都斟酌过,避免透露具体位置和职务。“北地夜寒”是真实的体感,也是对她们能理解的、关于安全和保暖的隐晦提醒。“待团聚”是支撑他,也希望能支撑她们的唯一信念。

写完,他仔细地将纸条折成更小的方块,紧紧攥在手心。意识沉入系统空间,凭借着与空间的深层链接,他无需肉身进入,便能将这小方块准确地投入空间主屋那张书桌的显眼位置。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背靠着冰冷的墙壁,闭上眼睛。至少,她们能知道他还活着,还在履行职责。这就够了。

香港,半山区公寓卧室。

夜深,但香港的夜空并非纯黑,远处霓虹的光晕染红了低垂的云层,预示着明日或许有雨。房间里开着冷气,与窗外闷热的湿气形成两个世界。

正倚在床头,难以入眠的谢亦菲,和靠在沙发椅上假寐的萧亚轩,几乎在同一时刻,身体微微一顿。

一种微妙的、源自灵魂链接的悸动传来——是系统空间有非自然物品存入的提示。

两人瞬间睁眼,目光在空中交汇,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急切与忐忑。

“我去。”萧亚轩压低声音,立刻集中精神。

下一秒,她的身影从卧室消失,出现在了系统空间那永恒宁静的主屋内。目光第一时间锁定了书桌,那里,一个小小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纸方块,静静地躺着。

她的心跳骤然加速,几乎是扑过去,一把将纸条抓在手中。触感粗糙,带着前线特有的尘土气息。她立刻返回现实。

回到卧室,谢亦菲已经赤脚站在地毯上,紧张地看着她。

萧亚轩将纸条递过去,两人就着床头灯昏黄的光线,头几乎靠在一起,屏住呼吸,辨认着那细小到极致的字迹。

安抵,任医务,一切尚好,勿念。

北地夜寒,望自珍重,待团聚。

短短三行字,谢亦菲却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指尖轻轻拂过“奎”那个字,仿佛能感受到书写时的那份郑重与思念。眼泪无声地涌出,但这一次,不再是纯粹的悲伤,而是混合着巨大relief(安心)与辛酸的暖流。

“他到了……他做医务工作……他还好……”她哽咽着,语无伦次。

萧亚轩也深深吸了一口气,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得以稍稍松弛。她用力握了握谢亦菲的手:“他让我们珍重,等着团聚。”

必须回信!立刻!

萧亚轩找来同样小的纸片和笔。她和谢亦菲低声商量着措辞,必须同样隐晦。

知安,甚慰。

香江暑热,家人均安,勿挂。

盼归。

“香江暑热”点明她们已在香港,并开始适应(从北大荒的寒冷到香港的湿热)。“家人均安”指代她们两人和腹中的胎儿都平安,这是最能让他安心的消息。“盼归”则是她们共同的、最深切的渴望。

纸条被同样小心折好,由萧亚轩送入空间,放置在廖奎之前放纸条的同一位置。

完成这一切,两人仿佛打了一场仗,虚脱般地坐回床上。窗外的霓虹依旧闪烁,都市的夜生活远未结束,但在这个安静的卧室里,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实的联系已经建立起来。

纸条的往来,不过寥寥数字,没有缠绵的情话,没有具体的描述,却像在狂风暴雨中,牢牢系住三方的一根纤细却无比坚韧的丝线。

它证明了,无论相隔多远,身处何境,他们依然能够触碰到彼此。

这无声的“传音”,极大地缓解了连日来积压在心中的焦虑。前线的廖奎,在炮火的间隙,获得了一丝心灵的慰藉与支撑;香港的她们,在陌生的繁华与无尽的担忧中,找到了一个稳定的情感支点。

动荡的年代,渺小的个人,依靠着这超自然的纽带,在命运的洪流中,紧紧相连,等待着渺茫却未曾放弃的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