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流60年代 > 第387章 归心似箭空间的等待

第387章 归心似箭空间的等待(2 / 2)

越是靠近农场,空气中弥漫的那股肃杀凛冽的军事气息就越是浓厚,几乎凝成了实质,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过路人的心头。

农场外围的景象已然大变。原本相对松散的管理边界,此刻被新拉起的、带着尖锐倒刺的铁丝网层层环绕,如同给这片土地套上了一副冰冷的枷锁。主要路口都设置了用沙包和原木垒砌的简易路障,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在检查点后,眼神锐利如鹰,严格盘查着每一辆进出车辆和每一个行人。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廖奎注意到,雷连长手下的那些士兵,数量明显增多了。他们不再仅仅是执行日常巡逻任务,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戒备的临战状态。钢盔下的眼神不再有平时的松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警惕、紧张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亢奋的光芒。枪械不再随意挎着,而是紧紧握在手中,食指若有若无地贴近扳机护圈。

他的目光越过农场家属区低矮的屋顶,投向更西边那片荒凉的区域——那里是“西头”劳改点的方向。凭借着被系统强化过的视力和特种兵的观察本能,他敏锐地捕捉到,在通往那片区域的两个制高点上,原本可能存在的观察哨,如今似乎被加固,并且隐约能看到新增设的、经过巧妙伪装的环形射击工事的轮廓。那是机枪火力点的典型特征!

它们像两只沉默而阴冷的眼睛,隐藏在土坡与稀疏的灌木之后,死死地盯住通往劳改点的唯一路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招致致命的打击。

这一切的变化,都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管控在无限收紧,戒备等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廖奎能感觉到,脚下的这片土地,他熟悉的第七农场,此刻就像一颗已经被拧开了后盖、拉环套在手指上的手榴弹,内部的火药和撞针都已就位,只等待着最后那一掷,便会轰然爆发,将一切现有的秩序和生命都撕得粉碎。

他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初春傍晚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带着泥土和隐隐的火药味,刺得喉咙生疼。但这股冰冷,也让他翻涌的心潮和几乎要破体而出的焦灼,被强行压制了下去。

越是危急,越需要冷静!

越是混乱,越需要清晰的头脑!

他闭上眼睛,将外界的一切喧嚣和紧张景象暂时隔绝。脑海中,那张他亲手绘制的农场地图、师部医院的物资储备点、以及刚刚观察到的新的火力点位置,迅速叠加、分析。营救的难度在急剧增加,时间的窗口在飞速缩小。

卡车终于摇晃着驶入了农场家属区范围,速度慢了下来。廖奎重新睁开眼,眸子里所有的情绪已被尽数收敛,只剩下深不见底的沉静和一种如同北大荒冻土般的坚硬。

他回来了。

在风暴即将彻底撕碎这片土地之前,他必须争分夺秒。

老旧破败的军用卡车,喘着粗重的废气,终于在漫天尘土中,颠簸着驶入了第七农场的场部区域。熟悉的土路、斑驳的标语墙、低矮的砖瓦房依次映入眼帘,但弥漫在空气中的,却是一种廖奎离开前尚未如此浓烈的焦灼与压抑。

场部里来往的人们,面孔大多是熟悉的——扯着嗓子安排工作的生产队长,挎着篮子匆匆去供销社排队的大嫂,蹲在墙根下抽烟歇脚的老农工……但此刻,他们的脸上都失去了往日的闲适或麻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行色匆匆的紧迫,以及眉宇间化不开的忧虑。战争的阴影如同低垂的乌云,不仅笼罩着边境线,更沉沉地压在每个普通人的心头,让最日常的生活都染上了不安的色彩。

看着这一张张熟悉而惶然的面孔,廖奎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如此沉重,几乎要将他挺拔的脊梁压弯。

这里,这片深陷危机、看似普通的黑土地,承载着他此生所有的牵绊,构成了一个在常人眼中无法理解、甚至惊世骇俗的“家”。

有那间破旧土坯房里,与他法律相连、灵魂相契,正在焦灼等待他归来的妻子谢薇。

有远在香港半山豪宅,却因系统与命运与他紧紧捆绑,身份都已彻底改变的萧亚轩。

还有在那片荒凉“西头”,身陷囹圄、信仰如山却可能拒绝生路的岳父谢广安。

这个“家”,支离破碎,分散两地;这个“家”,关系扭曲,悖于伦常;这个“家”,建立在系统冰冷的规则和时代无情的洪流之上,充满了不堪的秘密与沉重的牺牲。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畸形、脆弱、甚至带着几分荒诞的“家”,却是他在这个冰冷刺骨、危机四伏的时代里,所能拥有的唯一温暖,是支撑他在血火与阴谋中挣扎求存的全部意义所在。是软肋,更是铠甲。

卡车发出一声沉闷的刹车声,终于停稳在场部简陋的停车场。

廖奎拎起那个几乎空无一物的简单行囊(大部分物资都在空间),动作利落地从车尾跳下,双脚重新踏上第七农场坚实而又仿佛随时会崩塌的土地。

他站稳身形,没有立刻走向畜牧科报到,也没有理会周围偶尔投来的、带着好奇或打招呼意味的目光。他的目光穿过场部稀疏的建筑,坚定地投向了家属区边缘,那间低矮土坯房所在的方向。

目光如铁,意志如钢。

一个无声的誓言,在他心中反复回响,如同最沉重的战鼓:

“无论如何,要护住她们。”

为了这个扭曲却唯一的“家”,他必须在这山雨欲来的最后时刻,争分夺秒,搏出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