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这是第二笔款项的一部分,聊表诚意。”她语气平静地说道,“希望陈老板多费心,务必确保……稳妥。”
看到现金,陈老板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他不动声色地将包裹收进抽屉。“萧小姐爽快。你放心,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我们一定会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把事情办好。有进一步消息,我会再通知你。”
离开昌隆贸易公司,坐进车里,萧亚轩紧紧握着那个装着廖奎假身份文件的牛皮纸袋,心情复杂。一方面,第一个身份的初步成功,让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陈老板关于内地审查趋严的暗示,又像一片阴云,笼罩在营救谢广安的前路上。
她将文件袋小心地藏好。这薄薄的几张纸,是他们未来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她用巨款和巨大的风险换来的,通往未知未来的第一把钥匙。而现在,她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金钱,以及更好的运气,去等待另外两把钥匙的成型。雨依旧在下,敲打着车窗,如同她此刻纷乱而沉重的心跳。
香港半山区的公寓,在某个午后,再次成为了萧亚轩进行“社交编织”的工坊。宽大的餐桌上,并非摆放着经济学书籍或投资文件,而是陈列着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物。
核心,依旧是那晶莹剔透的50毫升玻璃瓶,系着不同颜色的丝带,里面盛装着源自系统空间的“晨曦露”。旁边搭配着用素雅棉纸包裹的少量灵韵浆果干,或是几片经由萧亚轩亲手简单烘制、散发着独特清香的野生茶叶。这些,是任何外界奢侈品都无法复制的、独属于“萧亚轩”的馈赠。
然而,为了让这份馈赠显得更加自然,不落刻意,萧亚轩深谙“锦上添花”之道。她不时会从连卡佛或其它高档百货,购入一些真正的奢侈品小件,巧妙地与她的“特产”搭配在一起。一支新季的香奈儿口红,一枚蒂凡尼的经典款银质胸针,一条爱马仕的丝巾……这些物品本身价格不菲,但在她庞大的“遗产”面前,只是合理的日常消费。
她仔细地将这些物品组合,用印有品牌Logo的精美包装纸和丝带分别包扎好。给向太的礼盒中,香槟金色丝带的“晨曦露”旁,搭配的是一对镶嵌着细小珍珠的耳钉;给何太太的,则是一条色彩雅致的羊绒披肩;给史密斯太太的,是一套英国品牌的骨瓷咖啡杯碟……
这种搭配,既彰显了她的品味与慷慨,又将那真正核心的、“神奇”的灵韵之物,巧妙地隐藏在正常的社交礼节与物质馈赠之下,显得不那么突兀和引人深究。接受礼物的人,既为那效果显着的“晨曦露”和山野珍品感到欣喜,也为附赠的、价值不菲的奢侈品小件而感到被重视和取悦。
持续的投入是巨大的。仅仅是为了这些用于搭配和包装的奢侈品小件以及精致的包装材料,前后累计花费已接近五万港币。这相当于一个普通技术工人近二十年的薪水,是一笔足以令人咋舌的社交开销。
但效果,亦是显着而稳固的。
萧亚轩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靠布朗太太引荐、需要小心翼翼融入圈子的“新面孔”。她通过这种持续、慷慨且充满“诚意”的礼物维系,成功地在向太、何太太、史密斯太太等几位核心名媛组成的小圈子里,确立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
她是一位备受尊重的成员。这份尊重,不仅源于她看似深厚的家底和“英国背景”,更源于她带来的、切实改善了她们生活品质(甚至是容貌状态)的“神奇”馈赠,以及她始终如一的优雅、沉静和慷慨大方。
她也是一位略带神秘的成员。关于她那“苏格兰古老水源”和“家族庄园野生产品”的故事,被有限的几位核心圈成员心照不宣地保守着,成为她们之间一个共享的、带着优越感的秘密。外人只知萧小姐品味超然,深受几位重量级夫人的青睐,却不知具体缘由。
她“出手大方”的名声,也在这个顶尖圈层中悄然流传,这进一步巩固了她富家千金的身份,使得一些潜在的麻烦(如之前跟踪她的商业窥探)在未起之时,或许就会因为顾忌她可能拥有的能量和人际关系而却步。
维系上流社会的关系,从来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持续的经济投入和精心的情感经营。而“礼物”,在这种经营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的社交货币角色。萧亚轩深谙此道,并且运用得愈发纯熟。她的人脉网络,如同被她用这些精心准备的礼物一点点编织起来的丝绸,看似柔软,却异常坚韧,成为了她在香港立足的、另一道无形的护城河。而这一切的投入,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为那个远在北大荒、岌岌可危的家,营造一个尽可能坚固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