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近一些,仔细观察它的眼神和黏膜颜色。
“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伴有轻度肺部隐性感染或心脏功能问题,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重点排查猪肺炎支原体或圆环病毒。”这个判断已经超出了现场简易诊断的范畴,指向了更深层次的、需要仪器辅助才能确诊的问题。
监考老师看到廖奎停留在这头“正常”猪面前时间最长,不禁有些好奇:“廖奎学员,这头猪你有什么看法?”
其他学员也看了过来,包括刚刚做出“标准答案”的孙建国。
廖奎组织了一下语言,平静地说道:“老师,这头猪外表看只是食欲差,长得慢。但我观察它蹄甲颜色偏白,安静时呼吸偏快,眼神不够有神,可能不是简单的消化问题。我怀疑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基础,比如慢性的支原体肺炎或者圆环病毒感染影响了吸收,甚至不排除有轻微的心肺功能隐患。建议隔离观察,重点检查呼吸道和循环系统。”
他这番话一出,几位监考老师傅脸色都严肃起来。他们当然知道这头猪是故意放进来“刁难”学员的,它确实存在比较隐蔽的慢性支原体感染问题,一般学员极难发现。没想到廖奎不仅指出了方向,还说得如此具体和深入!
为首的老师傅深吸一口气,看着廖奎,眼神充满了惊叹:“小伙子,你这眼力……神了!这头猪我们之前做过初步检测,确实怀疑是支原体感染,正准备做进一步确诊!你居然就看出来了?!”
哗——!
场边再次一片哗然。
孙建国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他刚才也看过这头猪,只觉得它略显消瘦,根本没往慢性病上想!廖奎这诊断能力,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这已经不是规范和理论的问题了,这是一种近乎天赋的、对牲畜状态的直觉和洞察力!
马向东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了,只会一个劲儿地朝廖奎竖大拇指。
周小河看向廖奎的眼神,充满了探究和一丝……棋逢对手的兴奋。
廖奎谦逊地笑了笑,没有居功。只有他自己知道,这背后是系统技能和无数次虚拟空间诊断练习的成果。
“好了,下一项,饲料配比现场分析与优化!”监考老师高声宣布,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现在非常想知道,这个理论考得稀烂、实操却惊才绝艳的年轻人,在饲料方面又能带来什么惊喜。
第三项考核:饲料配比。
考核内容是现场提供几种常见的饲料原料(玉米、豆粕、麸皮、鱼粉、骨粉、石粉等)以及一台简易天平,要求学员们根据给定猪只的生长阶段(如哺乳仔猪、育肥猪、怀孕母猪),设计出一份营养均衡、成本合理的日粮配方,并阐述配比原理。
这对于科班生来说,是强项。各种营养标准、氨基酸平衡、钙磷比等理论他们烂熟于心。
孙建国重拾信心,走到操作台前,熟练地称量、计算,很快便设计出了一份标准化的育肥猪饲料配方,蛋白质、能量、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比例都符合教科书推荐值,并清晰地阐述了为何如此搭配。
监考老师再次点头,表示认可。
其他学员也大多按部就班,设计出的配方中规中矩。
轮到廖奎时,他并没有立刻去称量原料,而是先抓起一把玉米,看了看色泽,又捏起一点豆粕闻了闻气味,甚至还用手指捻了捻麸皮的细腻程度。
【因地制宜饲料优化(中级)】技能悄然发动!
这些原料在他眼中,不仅仅是营养成分的载体,更带着它们各自的“特性”——这批玉米的能量值似乎比标准略低,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好像不错但略有豆腥味(可能加工工艺影响),麸皮的纤维质量上乘……
他脑海中飞速计算着,结合技能提供的优化方向,以及一些模糊的、关于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理念。
他没有设计那种看起来完美无缺的标准配方,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让监考老师陷入思考的配方。
配方主体依旧是玉米、豆粕、麸皮,但他稍微调整了比例,增加了少量优质鱼粉,并重点提出了一个“小建议”:
“老师,我发现这批玉米颗粒硬度稍大,直接粉碎饲喂可能影响消化率。如果能用温水稍微浸泡软化一下,或者进行简单的发酵处理(他隐晦地提了提农村传统的发酵方法),或许能更好地破坏淀粉结构,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猪吃了长膘更快,还能减少一点豆粕用量,降低成本。”
“另外,这个季节青绿饲料比较多,如果能每天补充适量的、切碎的优质牧草或者野菜(比如适口性好的聚合草、菊苣等),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改善肠道健康,还能进一步降低精料消耗。”
他没有堆砌复杂的营养学数据,而是从实际出发,聚焦于如何用现有的、可能不那么完美的原料,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土办法”,达到更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
这完全跳出了标准配方的框架,展现了一种更具弹性和实用性的思路。
那位监考的老师傅盯着黑板,半晌没有说话,然后猛地一拍大腿:“妙啊!小伙子,你这思路……绝了!我怎么就没想到泡一下玉米呢!这确实是咱们农村实际养殖中能用到的好法子!比死抠书本强!”
其他几位老师傅也纷纷附和,看向廖奎的眼神充满了赞赏。这才是真正懂生产、会动脑筋的技术员!
孙建国设计的那个标准配方,在廖奎这个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的优化方案面前,顿时显得有些“纸上谈兵”了。他脸色阵红阵白,再也维持不住那科班生的骄傲,低下头,紧紧握住了拳头。他知道,在实操领域,自己已经被全面碾压了。
马向东已经激动得快要语无伦次了,恨不得立刻冲上去给廖奎点烟。
周小河则是默默地将廖奎提出的“浸泡软化”和“补充青饲料”的建议,认真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
三项实操考核结束,结果毫无悬念。
廖奎以无可争议的、碾压级的表现,成为了全场最耀眼的那颗星。理论考试带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王者归来”四个字,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制。
周主任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看向廖奎的目光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林同志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离开,但他离去前那深深的一瞥,表明廖奎今天的表现,已经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考核结束,学员们陆续散去,议论的焦点几乎全是廖奎。
廖奎本人却并没有太多激动,他只是平静地收拾了一下,准备离开。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的路还长。
然而,就在他走出养猪场大门时,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远处一棵大树后,有一个身影迅速隐没。
是陈思远?
廖奎眉头微蹙。这家伙,还真是阴魂不散。看来昨天的预感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此刻的廖奎心中充满了自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些宵小之辈的阴暗伎俩,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