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的会场不铺陈述职花絮,桌面只留两摞纸:一摞叫“十四五干部新政(征求稿)”,一摞叫“岭州经验摘录”。页脚盖着同一枚红章——大夏吏部。
屏幕亮起,第一页没有口号,只有五条冷硬的小标题:失败样本公开课、并联短表、干部画像三曲线、家风并联回执、走廊证与透明指数。主持人开门见山:这五条,拟写入干部选育用评的国家级规则库,先试点,后扩面。
李一凡坐在第二排,笔帽扣得很紧。他清楚,这是把岭州从“做法”抬进“制度”的门槛;门槛一旦立稳,不靠人讲故事,靠尺子落在桌上。
第一条先过“失败样本公开课”。吏部司局把流程抽成三步:错—改—证。谁敢把自己的错摊在讲台,谁的“胆识曲线”获得加权;谁能把改的脚本做成“可复制件”,谁的“方法曲线”往上抬;谁让群众回执亮在结尾,谁的“速度曲线”不虚高。三条曲线,不再是岭州一家说了算,而是统一算法、统一口径、统一留痕。
第二条是“并联短表”。吏部把审批里能砍就砍的重复环节圈掉,留一项责任最重的必核,其他打包并联,统一上云、全程影像。
干部考核不看台词,看“闭环中位数”。谁把时限压下去、把风险点标出来,谁就有资格向上走;反之,台上讲得再漂亮,也要在画像里打折。
第三条,“干部画像三曲线”入法。速度、方法、胆识三条曲线分列,取过去一年的滚动值,不拼命“冲刺”某一项,而要稳定、均衡、能复盘。
吏部明确:任何一次“临门一脚”的突击,都必须附带失败样本与群众回执,否则曲线不计入升迁依据。会场响起几声低低的咳嗽,像旧习惯被扯了一下。
第四条,家风并联回执。林允儿曾反复强调“把廉放在家门口”,这回被写进条文:亲友回避三清单、饭局拒绝卡、家企报备表并联上云;签名回执成为干部画像的刚性字段,空白不得。
谁把“家风签名”撕下一联带回家,另一联进库,考核季以数字呈现,不听述说。
第五条,“走廊证+透明指数”。跨部门事项必须按“抽签—核权属—并联—回执”一条线走;群众、企业、媒体可在透明指数上按编号检索流程。
吏部给了一个很短的注释:先看红点,再看绿线。会场的灯光在这一行停了两秒,像刻意提醒。
讨论开始,有省份代表担心“过于刚性”,会压制干部积极性。吏部把“不可复制清单”翻到第一页:财力赤字、数据断点、干部体制未校准。
三条任意一条没补齐,先练管道再谈速度;补完之后,再看曲线。李一凡没插话,他知道,中央现在不缺口号,缺的是把话变成尺子的决心。
午间分组座谈,吏部把“岭州经验摘录”发到每桌。有人翻到“失败者公开课”的截图,问这东西能推广吗?旁边的人回答:推广的是格式,不是翻拍;推广的是“错—改—证”的证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