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营企业合伙人治理结构推广项目
“我们不是让企业家‘退’,而是教他们‘交’。不交人,也得交信仰。”
—
当天下午,《凡星B面计划》正式通过公司治理委员会审批,将设立三个试验项目组:
?凡星创新基金(早期科技投资)
?凡星乡村共富项目(产业下沉)
?凡星文化轻资产运营部(版权管理与剧本开发)
三组负责人全部由职业经理人构成,首次引入外部董事和“非家族背景投资观察员”制度。
这一内部实验没有做任何对外发布,但李明杰却私下邀请了李一凡到小酒馆喝茶。
—
“哥,我干了你以前不敢干的事。”他一边夹菜,一边半认真半玩笑地说。
“我知道。”李一凡笑,“但你敢,我高兴。”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夜色,“企业不是孤岛,也不该成为某一个人的终身权力容器。它更像是一个社会节点,一个承载责任、传递希望的网络。”
“我们不是在培养CEO,我们是在构建传承者。”
李明杰轻轻点头,“那你说,怎样的接班人才算合格?”
李一凡回答得很慢:“不是能力的复制,而是信仰的延续。”
—
几天后,星城市联合工商联、财税局、组织部三方发布《星城市中小企业治理标准化试验条例(草案)》,在全国引起关注。
多地媒体报道评论:“星城率先探索企业‘制度性接班’路径,回应新时代民营经济信心焦虑。”
与此同时,凡星传媒旗下“时代星火”账号发布深度专题《谁能接住马爸爸留下的精神火炬?》再次刷屏,讨论从马爸爸退位延展到整个中国企业界传承机制的空缺。
评论区炸开了锅:
“企业不能靠个人活,也不能因个人而亡。”
“凡星的B面计划,像是打了第一针疫苗。”
“我爸是小厂老板,我愿意把这篇文章贴给他看。”
—
深夜,李一凡回到办公室,看着微博上的热评,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这不是一时的“热度蹭”,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构建”——把公众从“个人崇拜”引导向“制度信任”。
“退场之后,有人要撑住幕布。”
他合上笔记本,轻声自语:
“这是一场接力,不是交棒,而是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