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天边的云霞如同打翻了调色盘,将橘粉、金红与淡淡的绛紫温柔地调和在一起,为城市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博物馆古朴的建筑轮廓在渐沉的夕照中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车流与树影之后。
车内流淌着舒缓的古典乐,音符轻柔,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忙碌一日后难得的宁静。苏念微微靠在副驾驶的椅背上,右手始终轻轻攥着那枚黄杨木书签。木质温润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仿佛还带着博物馆里那份专注沉静的温度,以及……他指尖残留的、若有似无的暖意。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书签上那个古朴的“陆”字,每一道刻痕都清晰可辨,如同某种隐秘的心事,被能工巧匠细心镌刻,珍藏于此。
她悄悄地,极其缓慢地侧过头,目光掠过车窗外来来往往的车流,最终落在驾驶座上的陆时砚身上。他正专注地握着方向盘,目光平稳地注视着前方的路况。夕阳最后的光芒透过前挡风玻璃,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将他高挺的鼻梁、微抿的唇线以及下颌线勾勒得愈发清晰深邃。车内狭小的空间里,那股清冽沉稳、如同雪后松林般的淡淡气息似乎并未散去,依旧若有若无地萦绕在她的鼻尖,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下午在展柜前,两人头挨着头,共享一枚放大镜,屏息辨认那些百年墨迹的瞬间。他的呼吸似乎还拂过她的耳际,他的低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一想到此,一股微热的暖流便悄悄爬上她的耳根。
车厢内一片静谧,只有引擎低沉的轰鸣和悠扬的音乐声。就在苏念以为这份沉默会持续下去时,陆时砚却突然开口了。他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几分,带着一天劳碌后轻微的沙哑,却愈发显得温和:“对了,念念,今天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史料看了大半天,眼睛是不是有点酸了?精神高度集中之后,最容易感到疲惫。”他说着,目光快速地从路况移到她脸上,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切,像是在仔细检查她是否真的无恙。
苏念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轻轻撞了一下心口,连忙坐直了些,摇摇头,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真的不累。能亲眼看到、甚至……几乎能触摸到那些几百年前的手写真迹,感受纸张的纹理和墨迹的深浅,那种震撼和触动,远远不是在书本或者电脑上看扫描件图片能比拟的。感觉……感觉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有了生命。”她顿了顿,似乎是在回味今天的收获,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摩挲着书签光滑的边缘,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些,带着分享的意味,“而且……张教授中午吃饭时讲的那些关于民间书信背后的小故事,比如那封为了争水险些闹上公堂,最后却又被乡老巧妙调解的轶事,既生动又有趣,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才真正拼凑出了鲜活的历史图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普通人真实的喜怒哀乐与生存智慧。”
陆时砚听着她娓娓道来,眼中笑意加深,像是十分满意她的投入与感悟。他趁着前方红灯的间隙,自然地伸手打开了副驾驶前方的储物格,从里面拿出一瓶包装精致的矿泉水,瓶身还微微透着温热。他将其递给她:“喝点水。喜欢这种沉浸式的查档方式就好。做历史研究,固然需要严谨的考据与宏大的视野,但这份能与过往建立真切联系的‘趣味’与‘温度’,同样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重要力量。它能让我们在枯坐冷板凳时,心中仍保有对历史最初的敬畏与热爱。”他语气温和,带着鼓励,“下次如果还有需要,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值得深挖的新线索,我们随时可以再来。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也贵在能常保这份探索的初心与热忱。”
车子缓缓驶入一条相对僻静的老街。道路两旁是有些年头的法国梧桐,枝叶在空中交错,形成一条悠长而浪漫的拱形廊道。初秋的晚风已然带上了几分沁人的凉意,它透过降下一半的车窗钻进来,不仅送来了梧桐树叶特有的清香,还卷来了远处不知名小吃摊传来的、若有似无的食物香气,以及寻常人家窗口飘出的生活气息。这风轻轻吹拂着苏念额前的碎发,也稍稍冷却了她微热的脸颊。她接过那瓶还带着他掌心温度的水,轻声道谢。就在指尖交接的刹那,她的指尖不经意地擦过了他的指节。那触感温热而短暂,却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窜过她的手臂,直抵心尖。她像是被烫到一般,飞快地缩回手,紧紧握住了微凉的水瓶,下意识地将发烫的脸颊转向窗外,假装被路边的景色吸引,只有那悄然变得通红的耳廓,泄露了她此刻并不平静的心绪。
陆时砚似乎察觉到了她这细微的躲闪,目光在她泛红的耳尖上停留了一瞬,嘴角弯起一个极浅淡、却极温柔的弧度,什么也没说,只是重新握紧了方向盘,专注开车,仿佛刚才那瞬间的触碰只是一个意外。然而,车内流淌的那份静谧,却悄然变得更加柔和,更加意味深长。
车子平稳地穿行在梧桐树影织就的光暗交错之中,离苏念租住的小区越来越近。她的心跳却莫名地随着距离的缩短而逐渐加快。手心里的书签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烫手。她低头看着那枚小小的“陆”字,鼓起勇气又悄悄泄气,如此反复了几次。终于,在车子缓缓停稳在她小区门口对面路边时,她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完成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那只攥着书签的手轻轻抬了抬,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打破了车内的沉默:“陆教授……那个……”
话一出口,她又觉得有些唐突,后面的话语卡在喉咙里,显得有些犹豫和笨拙。她抬起眼,恰好撞上他闻声转头望过来的目光。他的眼神带着询问,但更多的是耐心和包容,夕阳的余晖在他眼底沉淀成一片温暖的金色。被他这样注视着,苏念只觉得刚刚平复一些的心跳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擂动,仿佛要挣脱胸腔的束缚。
她抿了抿唇,终于将后半句话说了出来,声音轻软:“我……我给你选的那个书签……你,你现在要吗?”说完,她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将手中那枚被握得温热的黄杨木书签递了过去。小小的书签静静躺在她白皙的掌心,木质纹理在车外路灯初绽和夕阳残光的共同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柔和,那个刻工精湛、笔力遒劲的“陆”字,仿佛也带上了一层莹润的光泽。
陆时砚停稳了车子,拉上手刹,整个身体微微侧过来,正对着她。他并没有立刻接过书签,而是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目光深邃而专注,仿佛要透过她的眼睛,看清她此刻所有细微的情绪波动。他的眼里含着清晰可见的笑意,那笑意从眼底蔓延至眉梢,温柔得几乎能将人溺毙。半晌,他才伸出右手,动作缓慢而郑重,从她摊开的掌心里,取走了那枚小小的书签。
他的指尖不可避免地再次轻轻擦过她的掌心皮肤,带来一阵微痒的颤栗。苏念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当然要。”他开口,声音低沉而醇厚,带着一种郑重的意味。他的指腹轻柔地摩挲着书签光滑的表面,感受着那清晰的刻痕,仿佛在感受着赠予者的心意。然后,他抬起头,目光重新锁定她,眼底的温柔几乎浓得化不开,像是温暖的潮水,缓缓地将她包裹、淹没,“我很喜欢,非常喜欢。这份心意,我收下了。明天开始看书的时候,就用它。”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晰而缓慢,带着一种承诺般的重量。
苏念看着他小心地将那枚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书签,轻轻放进了他白色衬衫左侧的口袋里——那位置,离心脏很近。浅色的布料微微鼓起一个小方块的形状。她的目光追随着他的动作,直到书签妥帖地安放好,她才仿佛松了一口气般,心里那片柔软的地方像是被最轻柔的晚风拂过,荡漾开层层叠叠的涟漪,温暖而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