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向公众发布信息。”林栀建议道,她的声音坚定而自信。“用这次机会展示天文学的现实意义。”她认为,这是一个让更多人了解天文学的好机会。
陆辰言立即组织团队准备科普材料。晚上八点,他们通过平台向全球用户发布了观测指南。令人意外的是,短短一小时内,就有超过十万用户响应,上传了各自的观测数据。那数据就像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来,就像无数颗星星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
“看,”陆辰言指着世界地图上密集的光点,那光点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这就是我们建立这个网络的意义。”他解释道,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深夜,他们并肩站在观星台上,通过望远镜注视着那颗越来越近的小行星。在浩瀚的星海中,它只是一个微弱的光点,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那小行星在望远镜里看起来,就像一个模糊的小斑点,但是它的存在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和人类的渺小。
“知道吗,”林栀突然开口,她的声音很轻柔,就像一阵微风。“今天看着那些上传数据的孩子们,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悟。
他转头看她,月光为她的侧脸镀上一层银辉,就像给她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
“三年前,我们种下的只是一棵苹果树。”她望向远处蓝色小屋的方向,那蓝色小屋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温馨。“现在,我们培育的是一片森林。”她的话语里充满了憧憬,就像看到了未来的一片繁荣景象。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在夜空中留下转瞬即逝的光痕,就像一个美丽的瞬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次日清晨,林栀给哈佛大学回了信。她婉拒了聘书,但提出了一个合作方案:在剑桥与哈佛之间建立首个跨国数字学术共同体。她认为,这样既可以保持他们在剑桥的根基,又可以将影响力扩展到更远的地方。
“这样既能保持我们的根基,”她在给陆辰言看回信时说,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又能将影响力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她解释道,就像一个探险家在规划着新的旅程。
这个决定让陆辰言眼中闪过欣慰的光芒。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规划图:那规划图上展示着一个连接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的虚拟学术网络,中心节点正是他们在剑桥建立的这个基地。那网络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
五月结束时,小行星安全掠过地球,最近距离仅相当于地月距离的三倍。这次事件成为中心成立以来最成功的科普案例,吸引了更多机构寻求合作。那小行星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地球身边转了一圈,然后又乖乖地离开了。
在月末的总结会上,威廉教授看着最新的合作名单,欣慰地说:“你们证明了,真正的学术影响力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能否点亮更多的智慧火花。”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林栀和陆辰言的肯定。
林栀在日记本上画下那颗小行星的轨道图,在旁边写道:“五月教会我,最珍贵的不是远方的高峰,而是脚下这片能培育希望的土壤。”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恩,就像一个孩子感恩大地的滋养。
而在新启动的跨国学术网络首页,陆辰言设置了这样一句导语:“知识无疆界,但探索需要扎根的土壤。我们选择在这里,培育通向星空的森林。”那导语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探索星空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