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内部创业计划(1 / 2)

《文化价值观白皮书》的发布与落地,如同为经过刮骨疗毒的“非遗纪元”注入了一股温润而强大的精神气血。公司的氛围在经历了整顿初期的肃杀与阵痛期的低迷后,开始焕发出一种新的、更加内敛而坚韧的生机。然而,林砚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她清楚地意识到,一家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管理和约束,更需要激发自下而上的创造力与主人翁精神。尤其是在“非遗纪元”这样融合了文化情怀与商业创新的特殊组织里,必须为那些真正认同价值观、且具备卓越才能的员工,提供一个能够施展抱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磐石计划”清除了害群之马,建立了规则底线;“非遗学堂”和价值观白皮书重塑了精神内核;现在,需要为这些被筛选和滋养过的“良种”,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生长的沃土。

这个构想,在她心中酝酿成型,并在一次核心战略会议上,正式提了出来——“内部创业计划”。

当林砚将这个计划的名字投向会议室时,在座的管理层眼中都闪过惊讶和好奇的光芒。就连周锐和沈砚心,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我知道,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旨在‘收紧’和‘规范’的整顿后,提出‘创业’这个词,似乎有些矛盾。”林砚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整顿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把大家的手脚捆住,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官僚机构。恰恰相反,我们刮骨疗毒、固本培元,是为了让这个机体更健康,更有活力,是为了能够更稳健、更有力地奔向更高的目标!”

她环视众人,继续阐述:“‘非遗+’是一个无比广阔的领域,我们目前所触及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除了现有的课程体验和文创产品,还有太多可能性等待挖掘。而最了解用户、最贴近市场、最热爱这些技艺的,往往是我们身处一线的优秀员工。”

“内部创业计划,就是要打破层级和部门的壁垒,在公司内部,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试错的‘保护性环境’。”林砚身后的投影屏上,出现了计划的框架图。

该计划的核心要点如下:

1.申请资格:面向司龄超过两年,年度绩效及价值观考核均为“优秀”,且对某一非遗领域有深入理解和独特创意的正式员工。申请人可以是校区负责人、产品经理、教研人员,甚至是表现特别突出的市场或技术骨干。

2.项目范围:创业项目必须围绕“非遗+”的核心,可以是全新的非遗品类探索、深度体验产品(如非遗主题游学、工作坊)、科技融合应用(如基于VR\/AR的沉浸式非遗体验)、跨界产品设计、甚至是基于某一技艺的独立子品牌孵化。项目需具备商业可行性和文化价值。

3.资源支持:

·资金:公司设立“星火创投基金”,为通过评审的项目提供初始种子资金。根据项目阶段和规模,支持额度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资源:创业团队可以共享公司的供应链体系、线上商城渠道、技术平台、品牌背书乃至部分传承人资源。

·导师:为每个创业团队配备一位核心管理层成员(如林砚、周锐、沈砚心)或外聘专家作为创业导师,提供战略指导和资源对接。

4.权益与机制:

·创业项目初期以独立核算团队形式运作,核心成员可持有该项目一定比例的虚拟股权或分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