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林砚的决断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被抽干了最后一丝氧气。周锐的呼吸因激动而略显粗重,沈砚心则倔强地抿着唇,眼眶微红,却不肯让那点湿意凝结成泪。争吵的余音似乎还在室内回荡,留下满地狼藉的理念碎片。
林砚没有立刻说话。她缓缓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两人。窗外,是城市永不熄灭的灯火,勾勒出冰冷而繁华的天际线。那些光点,曾经象征着梦想和希望,此刻却像无数双审视的眼睛,嘲笑着她的力不从心。
她闭上眼,脑海里不受控制地闪过一幅幅画面。
云南,李阿婆那间昏暗却充满植物清香的染坊,老人粗糙如树皮的手,紧紧握着第一笔“保底+分成”的收入时,那混浊眼眸里迸发出的、让她瞬间觉得一切奔波都值得的光亮。
杭州,第一个标准化校区开业时,她和周锐、沈砚心挤在小小的办公室里,吃着凉透的外卖,却为第一个满员的课程班兴奋击掌。
拿到天使投资那天,周锐难得地喝醉了,反复说着“我们能成,我们一定能成”,沈砚心则在旁边,细心地将一份份传承人合作协议整理归档。
还有那些来自学员的感谢信,那些因为接触非遗而找到内心宁静的普通人留言,那些传承人因为收入改善而舒展的眉头……
这一切,难道真的要因为这几颗“烂苹果”,因为对速度的盲目追求,而毁于一旦吗?
周锐说得对,商业竞争残酷,停下来可能意味着机会的丧失。但沈砚心更对,失去了初心和底线,他们即使跑得再快,也终将坠入万丈深渊。这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必须立刻纠正的方向性错误。
她不能失去周锐的商业魄力和执行力,更不能失去沈砚心对文化内核的坚守。这个“铁三角”,缺了任何一角,“非遗纪元”都将倾覆。
那么,就只能由她来做出抉择,由她来承担这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
一种混杂着剧痛与极度清醒的情绪,在她心底滋生、蔓延。像是用烧红的刀子剜去腐肉,过程必然鲜血淋漓,但唯有如此,才能保住性命。
她深吸一口气,转过身。脸上的疲惫尚未完全褪去,但那双眼睛里,所有的犹豫和挣扎都已沉淀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坚定。那是一种属于领袖的,在关键时刻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都不要再说了。”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室内所有无形的对抗气流。
周锐和沈砚心同时看向她,都被她眼中那种陌生的、不容置喙的光芒所慑。
“周锐,发展中的问题,不能永远指望用更快的发展来掩盖。那是鸵鸟政策。”林砚的目光首先锁定周锐,语气平稳却沉重,“毒瘤不切除,只会扩散。等到病入膏肓,再好的市场机会对我们而言也毫无意义。我们必须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