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天工启航(1 / 2)

“天工集”项目工作室,位于公司大厦的顶层东翼,与周锐负责的“根基业务核”办公区相对独立。这里原本是一个备用的创新孵化空间,如今被紧急改造,成为了“飞跃项目核”的心脏。

当林砚带着沈砚心、徐薇,以及精挑细选出的设计总监苏茜、一位精通供应链管理的资深项目经理,和两位对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结合有深入研究的技术专家走进这里时,一股混合着油漆未干和崭新电子设备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空间极大,视野开阔,几乎占据了半层楼。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市天际线,而室内则是一片忙碌布置的景象。白色的墙面还裸露着部分管线,刻意保留了一种“未完成”的创造感。中央区域摆放着几张可随意拼接组合的大型工作台,上面已经架起了数块高清显示屏。一侧的墙上,挂着一块占据整面墙的磁性白板,旁边堆放着各种颜色的马克笔和形态各异的磁吸图钉。另一侧,则立着几个刚刚拆封、还覆着保护膜的人体模型和材料展示架。

这里没有传统的隔间,只有几个用半透明玻璃和金属框架隔出的专注讨论区。整个空间的设计,充满了现代、开放、协作的气息,与公司其他区域稳重规范的风格截然不同。

“这里,将是我们未来几个月的战场。”林砚站在空间中央,声音在略显空旷的房间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在巴黎cId&A的展台上,我们要呈现的,不是一件产品,而是一个宣言。一个关于东方美学、手工价值与当代奢侈的宣言。”

她目光转向沈砚心:“沈老师,‘天工集’的灵魂,在于对技艺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极致的尊重。我需要你带领技术团队,在最短时间内,梳理出我们计划运用的核心技艺——尤其是缂丝、乌铜走银、苏绣等——它们最精妙、最不可替代的工艺节点,以及将其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时,必须坚守的底线在哪里。”

沈砚心神情肃穆,如同一位即将接受敕封的大将。“明白。我会组织传承人和技术团队,建立‘技艺标准白皮书’,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对得起‘天工’二字。”

“徐薇,”林砚的视线转向另一位核心副手,“你负责定义‘天工集’的品牌内核与国际表达。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故事线,不仅要让西方的观众看懂我们的工艺之美,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哲学和当代价值。同时,巴黎之行的所有对外沟通、媒体策略、嘉宾邀请,由你全权规划。”

徐薇微微颔首,冷静的目光中已经开始构建蓝图。“我会结合cId&A的调性和国际顶级媒体的偏好,制定一套完整的叙事体系。我们要做的不是解释,而是引领,引导他们用我们的标准来欣赏和理解。”

“苏茜,”林砚看向设计总监,“你的任务最直接,也最艰巨。在沈老师划定的技艺边界内,在徐薇定义的品牌叙事框架下,拿出能让世界为之屏息的设计。记住,‘天工集’的设计,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技艺与理念在当代语境下的自然生长。”

苏茜深吸一口气,眼中燃烧着创作的火焰,重重点头:“我会的,林总。我们一定会找到那个让传统‘炸裂’又‘归位’的完美点。”

林砚最后看向那位供应链专家和项目经理:“至于你们,要开始预演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从特殊材料的全球采购,到工匠团队的工作周期与健康管理,再到国际物流的清关与保险……我要一份详尽的‘风险地图’和应对预案。巴黎之行,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是!”两人异口同声,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