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跨界橄榄枝(2 / 2)

“我反对。”

沈砚心抬起头,脸色是惯常的沉静,但眉宇间锁着一抹清晰的忧虑。他手中拿着那份方案,指尖点在“茶言观色”那充满设计感、但也明显偏向快消风格的Logo上。

“诸位,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什么?”沈砚心的声音不高,却让现场的嘈杂瞬间安静下来,“我们刚刚因为被指责‘商业化过度’、‘快餐化’而险些翻船。‘非遗本源’计划的核心是什么?是回归深度,是重塑文化调性!”

他看向林砚,又环视众人,语气加重:“‘茶言观色’是什么?是快消品,是追求极致效率和翻台率的行业。他们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周、以天计算,他们的营销追求的是瞬间的爆发和话题性。这与我们刚刚确立的‘慢功夫’、‘人心活’的理念,本质上是相悖的!”

他拿起方案,指着其中关于“限时联名”、“爆款打造”、“社交媒体裂变”等字眼:“看看这些关键词。与这样的品牌深度绑定,哪怕形式再巧妙,也很容易让公众刚刚对我们建立起来的‘认真做文化’的信任,再次被打上‘追逐流量’、‘迎合市场’的标签。我们好不容易从‘快餐化’的泥潭里拔出脚,难道又要主动跳进另一个名为‘快消’的漩涡吗?”

沈砚心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刚刚燃起的兴奋之火。众人面面相觑,不得不承认他的担忧极有道理。刚刚修复的、脆弱的品牌形象,确实经不起又一次的定位混淆。

周锐眉头紧锁,反驳道:“砚心,你的顾虑我理解。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合作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控。‘茶言观色’的流量是实实在在的,只要我们能在合作中占据主导,确保非遗文化的呈现是高级的、有深度的,这完全可以是一次双赢!这能让我们用最小的成本,最快地告诉市场——‘非遗纪元’回来了,而且变得更好!”

“如何确保主导?在快消品牌的节奏里,我们有多少话语权去坚持所谓的‘深度’?”沈砚心毫不退让,“当他们的KpI是销量和声量时,我们的文化坚持会不会成为他们眼中的‘障碍’?到时候,妥协的会是谁?”

会议室内,刚刚缓和不久的气氛,再次因为截然不同的理念而变得紧张起来。一边是巨大的流量诱惑和市场机遇,一边是坚守文化调性与品牌长线的原则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林砚。

她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看着那份承载着机遇与风险的方案,又看了看争论双方。沈砚心的坚守,周锐的进取,她都理解。

“茶言观色”的橄榄枝,翠绿诱人,却也带着快消行业特有的、不容忽视的锋芒。

接,还是不接?

第215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