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她的语气带着一种开拓者般的热情,“‘天工集’将继续作为我们的顶级旗舰,专注于挖掘那些最稀有、最顶级的技艺,定义美学的高度和价值的极限。”
她在第一个圆圈里写下“天工集-顶级重器”。
“但同时,我们可以孵化专注于特定品类或技艺的独立品牌。”她的笔在另外几个圆圈里快速标注,“比如,一个专注于中国顶级面料——诸如宋锦、香云纱、莨绸——的高端成衣及家居品牌,主打‘穿的博物馆’概念。”
第二个圆圈:“织造局-面料奢品”。
“再比如,一个将金工、玉雕、木作、大漆等技艺融会贯通,专注于高级定制珠宝、艺术摆件、文房雅玩的品牌,强调‘可佩戴、可收藏的东方微型建筑’。”
第三个圆圈:“巧琢坊-金玉雅器”。
“甚至,可以有一个更偏向于生活美学、易于入门的品牌,将一些相对普及但仍具美感的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的茶器、花器、香具、服饰配件中,降低体验门槛,培养更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品牌认知。”
第四个圆圈:“拾趣阁-生活美学”。
“这些品牌,定位各有侧重,价格区间不同,覆盖不同的消费人群和应用场景。”林砚用线条将这些圆圈连接起来,“但它们共享‘非遗纪元’的文化背书、技艺资源、供应链基础和全球渠道潜力。它们彼此独立运营,又相互赋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品牌集群,共同讲述‘东方生活美学’的完整故事。”
她放下笔,看向被这个宏大构想冲击得一时沉默的伙伴们。
“这将彻底改变我们与市场对话的方式。我们不再只是一个‘做缂丝包’的公司,我们将成为一个‘定义新时代东方奢侈品与生活方式’的平台。这将极大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拓宽商业的边界,更重要的是——”林砚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能将更多元、更丰富的非遗技艺,纳入这个现代化的价值转化体系中来,让它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当代位置和光彩。”
徐薇的眼睛最先亮了起来,作为设计师,她看到了无数新的创作可能性和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周锐迅速在心算着矩阵化带来的规模效应、资源协同和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呼吸微微急促。沈砚心则在仔细思考着这个矩阵对更多门类非遗技艺的带动作用,以及如何确保它们在新的品牌定位下,依然能得到本真的守护。
新的野心,如同破土而出的藤蔓,开始向着更广阔的天空,疯狂滋长。
帝国的版图,不再只是一个高耸的孤峰,而是一片绵延起伏、生机勃勃的山脉。
第14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