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品牌独立运营(1 / 2)

“不卖”两个字,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在资本巨浪中摇曳的“非遗纪元”航船。莱茵国际那充满诱惑的橄榄枝,被干脆利落地回绝,带来的并非仅仅是理想的坚守,更是一种破釜沉舟后、必须自力更生的决绝。

拒绝天价收购的消息,仅在核心圈层引起了一些波澜,并未对外公开。但内部,一场深刻而必要的变革,已随着林砚的决心,被提上了最紧迫的日程。

一周后,还是在那个可以俯瞰城市灯火的顶层会议室,气氛却与庆功宴时截然不同。没有了香槟与欢笑,只有摊开的财务报表、市场分析、组织结构图和每个人脸上凝重的思考。

林砚坐在主位,两侧分别是徐薇、沈砚心和周锐。她的面前放着一份初步的《“天工集”品牌独立运营方案》。

“莱茵国际的收购要约,让我们看清了两件事。”林砚开门见山,声音冷静而清晰,“第一,‘天工集’所代表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顶级资本的认可,其潜力远超我们之前的预估。第二,依赖‘非遗纪元’母体输血、小规模孵化的模式,已经无法支撑‘天工集’未来的发展,甚至会因为资源调配和决策链条的问题,反过来制约母体的其他业务,并最终损害‘天工集’自身。”

周锐点了点头,他此刻已经完全从收购的诱惑与挣扎中走了出来,作为首席运营官的本能让他迅速进入了状态:“没错。巴黎之后,‘天工集’的运营复杂度、资源需求量和战略重要性,都已不可同日而语。继续与大众课堂、文创产品线捆绑在一起,管理边界会越来越模糊,资源争夺也会加剧内耗。独立运营,是必然选择。”

徐薇表示赞同,但提出了她最关心的问题:“独立运营,意味着‘天工集’需要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更专业更国际化的团队,从设计研发、生产供应链、品牌营销到全球渠道。这需要巨大的、持续的资金投入。我们拒绝了莱茵国际的现金,资金从哪里来?”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需要确保创意和品牌调性的绝对主导权,不能因为融资而受到资本方的过度干涉。”

沈砚心则更关注独立后的内核问题:“独立出去,‘天工集’与非遗联盟、与各位传承人的关系如何界定?它的成功,根源在于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技艺支持。如果独立后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逐渐脱离这个根基,那将是本末倒置。”她看向林砚,眼神恳切,“我们必须确保,即使独立,‘天工集’依然是那个承载着文化使命的‘天工集’。”

三位核心成员的担忧,切中了独立运营最关键的几个命门:资金、控制权、文化根基。

林砚显然已经深思熟虑。她将面前的方案推向桌中央:

“资金问题,我们启动‘天工集’的独立A轮融资。但融资对象,将进行严格筛选。优先考虑具有长远眼光、理解并尊重品牌文化价值、并能带来战略性资源的产业投资人或基金,而非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融资额度,以满足未来两年全球市场开拓和团队建设的基本需求为目标,不盲目追求高估值,以保持团队的控制权和战略定力。”

“控制权问题,”林砚看向徐薇,“在新的独立公司架构下,徐薇将出任‘天工集’的cEo兼创意总监,全权负责品牌的整体战略、创意方向和日常运营。核心团队,包括砚心和周锐,都会在子公司持有相应股权,并参与决策。我会代表母公司‘非遗纪元’出任董事长,负责把握大方向和关键资源协调,但充分授权经营团队。融资条款会设置保护性条款,确保创始团队对品牌发展和文化定位的主导权。”

“至于文化根基,”林砚的目光最后落在沈砚心身上,语气格外郑重,“这正是独立运营方案的核心。第一,在股权设计上,‘非遗纪元’母公司将保留‘天工集’的控股权,确保其始终在集团的文化战略框架内。第二,建立明确的‘技艺溯源与反哺机制’。‘天工集’每年需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投入非遗联盟的传承人支持、工匠培养和技艺研发。第三,沈砚心你将同时担任‘天工集’的文化保护委员会主席,拥有一票否决权,凡涉及核心技艺应用、与传承人合作模式变更等重大事项,必须得到你的批准。”

一条条,一款款,清晰明了,既考虑了商业扩张的现实需求,又像一道道坚固的堤坝,守护着最初的文化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