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产能的瓶颈(2 / 2)

成功,不该以消耗这些源头活水为代价。

“我知道。”林砚的声音有些沙哑,她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如织的车流,“我们都看到了问题。周锐在疯狂寻找替代供应链和辅助工艺的可能性,徐薇在重新评估设计,试图在不影响美学的前提下简化部分工艺环节。但核心的问题,在于顶尖手工技艺无法快速复制的天然属性。”

她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我们不能,也不会为了速度牺牲品质和传承人的健康。这是底线。所以,现在的局面,我们必须正面应对,并找到破局的方法。”

她按下内部通话键:“通知核心团队,半小时后会议室集合。我们需要重新制定‘天工集’的产能与交付策略。”

半小时后,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周锐展示了残酷的数据对比。

徐薇提出了几套设计微调方案,以降低部分工艺的实现难度和时间。

沈砚心再次强调了传承人面临的极限状态。

“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林砚环视众人,声音清晰而冷静,“第一,正式对外公告,基于对手工技艺极致追求的坚持,‘天工集’将严格限定年度产量,所有订单将按照确认顺序和工艺复杂程度进行排期,预计等待时间将会很长。我们将‘等待’本身,塑造为品牌稀缺价值的一部分。”

“第二,启动‘天工集’工匠培养计划。由沈老师牵头,与各位大师协商,以传统的师徒模式,结合现代教学手段,系统性培养新一代的年轻工匠。这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唯一途径。”

“第三,成立一个由医学专家、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工匠健康保障小组’,定期为所有合作传承人提供全面的健康支持。他们的身心状态,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

“第四,周锐,重新评估订单,对于部分非核心渠道或可以适当延后的订单,启动沟通程序,提供优先购买权或其他补偿方案,以缓解眼前的交付压力。”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不再是头痛医头的应急,而是着眼于长远的系统性规划。

会议结束,众人各自领命而去。虽然压力并未瞬间减轻,但方向已然明确。

林砚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白板上写下的那些策略。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考验的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守护初心的定力。

产能的瓶颈,像一道冰冷的铁闸,横亘在通往辉煌未来的路上。

他们必须,也唯有,用耐心、智慧和对价值的坚守,去一点点将它撬开。

第13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