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首先处理那道最致命的撕裂伤。她在高倍放大镜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特制钢针,小心翼翼地挑开断裂、卷曲的金线和丝线,理清每一根经纬。然后,她使用沈砚心通过视频从国内老师傅那里获取的、近乎失传的“挑经补纬”技法,将备用金线和色丝,一根一根、以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方式,重新编织进破损的云锦结构中。她的动作慢得令人窒息,有时一个小时过去,只补上了几毫米。徐薇全程守在旁边,根据艾莉森的要求,不断确认图案的连续性和色彩的微妙过渡,确保修复后的部分与原件浑然一体。
与此同时,苗银绣片的修复也在同步进行。周锐通过皮埃尔·莫雷蒂的关系,找到了一位隐居在巴黎近郊的金属工艺老匠人。这位沉默寡言的老匠人,在看了绣片的照片和损伤情况后,带着他的小锤和砧板来到了仓库。他将褶皱的银片在极低的温度下进行局部退火,然后用肉眼几乎无法观察到的力道,一点点敲打、塑形,恢复其平整和弧度,再使用传统的植物胶和微雕技术,将其重新固定在云锦底料上,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
七十二小时。
团队成员轮班休息,但核心的几人——林砚、徐薇、沈砚心、周锐,几乎未曾合眼。林砚坐镇指挥,协调资源,应对所有突发状况;徐薇和沈砚心作为技术与艺术的桥梁,寸步不离修复现场;周锐则保障着一切后勤,从专家的餐饮到特殊工具的采购,事无巨细。
艾莉森·拉图尔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技艺。她仿佛不知疲倦,只有在手指需要极度稳定时才短暂休息片刻。她的眼中只有那件礼服,仿佛在进行一场与时间、与损毁的庄严对话。
第七十个小时,最后一片苗银绣片被完美固定。
第七十二个小时,艾莉森完成了云锦撕裂口的最后一针织补。
她缓缓直起几乎僵硬的腰背,长吁了一口气,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示意徐薇可以了。
徐薇用颤抖的手,轻轻抚过那道曾经狰狞的裂口所在的位置。触手平滑,图案连贯,色彩融合,几乎找不到任何修补的痕迹!那几片苗银绣片也牢牢地回归原位,在灯光下闪烁着内敛而神秘的光芒。
“凤穿牡丹”云锦苗银礼服,宛如经历了一场凤凰涅盘般的重生,静静地悬挂在衣架上,华贵,完整,甚至因为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仿佛多了一层沉静而坚韧的灵魂。
仓库里,不知道是谁先发出了第一声压抑的啜泣,随即,所有人都红了眼眶。那不是悲伤,是劫后余生的巨大喜悦和如释重负。
艾莉森·拉图尔收拾好她的工具箱,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它活过来了。”
林砚走上前,向这位沉默的拯救者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艾莉森女士。您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件礼服。”
艾莉森摆了摆手,拎起工具箱,走向门口,在离开前,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件重生的礼服,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满意。
“破茧……”她低声重复了一遍徐薇告诉她的秀场主题,嘴角似乎微微动了一下,“很有意思。”
门关上了。仓库内,疲惫至极的团队成员们相视无言,脸上却都带着泪痕与笑容。他们知道,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他们亲手,从绝望的深渊边缘,抢回了一场奇迹。
第12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