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艺坊”带来的冲击波,并未随着首次内部通气会的结束而平息,反而在公司内部漾开了一圈圈不安的涟漪。新员工们私下议论,老员工们则感到了久违的紧迫感。林砚知道,是时候将所有人的思想统一到战略层面,将潜在的恐慌转化为构筑防线的动力了。
她召集了所有中层及以上管理者,召开了一次名为“护城河战略”的专题会议。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气氛比往常任何一次业务会都要严肃。
林砚没有绕任何圈子,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传艺坊”近期的数据截图和线下门店照片。
“大家都看到了,”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听不出丝毫慌乱,“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像样的模仿者。我相信,这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当一种商业模式被验证成功,资本的趋利性必然会催生大量的追随者,这是市场规律。”
她环视全场,目光扫过每一张或紧张、或愤慨、或沉思的脸。
“现在,我希望所有人都思考一个问题:当竞争对手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更快的复制速度、甚至更优厚的条件来争夺市场、挖角人才时,‘非遗纪元’凭什么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真正的、别人无法轻易复制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问题抛出,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随即议论声渐起。
一位新提拔的城市经理率先发言,带着运营团队特有的务实:“林总,我认为我们的护城河在于先发优势和品牌知名度。‘非遗纪元’现在是这个领域的头部品牌,用户心智占有率最高,这是他们短期内难以超越的。”
周锐点了点头,补充道:“还有我们初步建立的规模化运营体系和正在快速铺开的线下网络。十个核心城市的布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但这些都不够坚固。”沈砚心清冷的声音响起,他很少在这样的大会上主动发言,此刻却显得格外认真,“品牌知名度可以被营销预算稀释,运营模式可以被学习,线下网络……只要资本足够,复制起来并不难。‘传艺坊’的出现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
他顿了顿,看向林砚,又看向所有人:“我认为,我们真正的护城河,不在于这些‘形’的东西,而在于‘神’。”
他指向屏幕上“传艺坊”视频下方一条“感觉少了点什么”的用户评论。
“这个‘什么’,就是我们所独有的。是我们与李阿婆、张清远师傅这些顶尖传承人之间,超越商业合作的信任与情感纽带;是沈砚心和他的团队对非遗技艺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并能够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打动人心的内容与课程设计;更是我们整个团队,在一次次碰撞和抉择中,逐渐形成的、对‘何为正确之事’的共同信念和价值底线。”
沈砚心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许多人的思路。
赵小满立刻接上:“我同意沈总监。我们的内容护城河,不是拍摄技巧,而是我们能够真正读懂传承人,能挖掘出技艺背后最打动人的那个点。‘传艺坊’可以模仿我们的镜头语言,但他们模仿不了李阿婆看向染缸时眼里的光,也模仿不了张师傅触摸丝线时指尖的虔诚。这种‘真’,用户是能感受到的。”
一位负责传承人关系的资深员工也补充道:“是的,我们和很多传承人的合作,是基于共同的理念和长期的陪伴。‘传艺坊’可以用钱挖走一两个,但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我们这样一张基于深度信任的、覆盖全国多种顶尖技艺的‘非遗联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