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远师傅的加盟,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非遗纪元”内部激荡起层层涟漪,更在杭州本地悄然扩散开来。虽然尚未正式公开,但圈内已有风声,说那位眼高于顶、连官方活动都常婉拒的张大师,竟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平台请动了。这无形中为“非遗纪元”在杭州的招兵买马,镀上了一层引人瞩目的光环。
周锐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契机。他深知,再完美的战略,再顶尖的传承人,最终都需要一支强悍的地面部队去执行、去转化。他暂缓了部分外部应酬,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团队组建上。
他没有选择在气派的甲级写字楼里面试,而是将地点定在了已经签署了短期租约、正在紧锣密鼓装修中的文创园场地。这里还弥漫着淡淡的涂料和木屑味道,部分区域堆放着建材,但临时的会议桌椅已经支棱起来。周锐认为,让候选人直接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更能检验出他们是否真正认同这种略带“工地”气息的创业氛围和文创调性。
面试从早上九点持续到晚上八点。周锐面前摆着一摞简历,他面试的风格如同他的为人,高效、直接、切中要害。
第一个进来的是个有着三年文旅项目运营经验的男生,侃侃而谈自己策划过的活动,如何引流,如何转化。
周锐听完,只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为张清远师傅的‘大师讲堂’设计一份面向高端客户的邀请函,除了时间地点,你最想在核心位置突出哪三个关键词?为什么?”
男生愣了一下,显然没准备这个问题,犹豫着说了“顶级”、“限量”、“尊享”。
周锐不置可否,在简历上画了个问号。
第二个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女生,简历漂亮,对新媒体运营数据很敏感。
周锐问:“如果我们的一条关于苏绣技法的短视频,播放量很高但转化率极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会采取哪三种具体动作?”
女生回答得中规中矩:优化投放、加强引导、分析用户画像。
周锐追问:“如果分析后发现,是高播放量带来了大量非目标受众,干扰了数据模型,你会建议放弃这部分‘无效’流量吗?”
女生有些迟疑。
周锐在简历上打了个叉。他需要的是能理解文化传播特殊性,而不仅仅是追逐数据的人。
一个下午过去,周锐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不甚满意。直到一个叫吴薇的女生走进来。她年纪不大,穿着简洁,眼神却很沉静。简历上写着她有两年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工作经验。
周锐照例抛出问题:“假设你要向一个完全不懂苏绣的企业家太太,推荐张清远师傅的价值,三十秒,你怎么说?”
吴薇没有立刻回答,她思考了几秒,然后开口,语速平稳:“我不会一上来就谈苏绣多珍贵。我会问她,是否觉得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能镇得住场合并承载独特故事的衣服?张清远师傅的作品,就是那种能陪伴您一生,甚至可以作为传家之物的‘衣服’。它不仅仅是刺绣,是三百个小时以上的手工,是丝线里蕴含的江南烟雨,是您个人品味和家族传承的无声宣言。拥有它,您拥有的是一段可穿戴的东方美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