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为了追求生产效率,滥用现代工艺完全替代手工环节(如用机器雕刻冒充手工雕刻)。
·所有产品必须明确标注主要使用的非遗技艺名称、传承人(或合作工匠)信息、手工参与度等。
·设计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扭曲、亵渎传统文化符号。
·定价策略:基于材料成本、手工时长、技艺难度、设计附加值等因素综合定价,拒绝低价竞争,强调其手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文创产品”旁边,他写下了:“生活之桥”。这座桥,要搭建得稳固而优雅,让古老技艺平稳地走入现代生活,而不是摇摇欲坠,或者格调尽失。
第三条线:非遗高端定制。
这是树立品牌高度,探索非遗技艺极致艺术与收藏价值的领域,也是沈砚心内心最为看重,认为最能体现非遗“灵魂”的板块。
他的笔迹在这里变得更加沉稳:
·定位:面向顶级收藏家、品牌旗舰店、高端酒店、重大国事活动礼品等。追求的不是量产,而是“独一无二”和“极致工艺”。
·项目形式:可以是大型艺术装置、博物馆级收藏品、限量编号的顶级工艺品、重大场合的礼服或定制礼品等。
·运作模式:采取“项目制”。由沈砚心亲自牵头,组建由顶尖传承人、知名艺术家或设计师、专业策展人构成的临时项目组,进行深度共创。不计时间成本,只求艺术与工艺的完美融合。
·意义:此举不仅是为了商业回报,更是为了突破非遗技艺应用的边界,探索其在当代艺术与高端领域新的可能性,重新定义其价值天花板,反过来滋养和提升整个品牌的文化格调与影响力。
在“高端定制”旁,他缓缓写下:“璀璨之巅”。这是金字塔的顶端,光芒或许不为大众常见,但其存在本身,就定义了整个品牌的价值取向和梦想高度。
写完这三条产品线的核心框架,沈砚心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窗外,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给园区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他看着纸上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笔记,这三条线,仿佛三条脉络,从不同的层面滋养着“非遗纪元”这个生命体——体验课程是广泛吸收养分的根系,文创产品是支撑躯干和输送能量的主干,高端定制则是迎向阳光、定义高度的树冠。
他知道,周锐可能会觉得高端定制投入产出比过低,林砚也需要权衡其资源分配。但他必须坚持。没有这个“璀璨之巅”,他们的“帝国”可能会很庞大,很实用,却永远缺乏那抹足以震撼人心、引领时代的灵魂之光。
他将几张写满的纸仔细收好,放入文件袋。这只是初步规划,接下来,他需要为每一条线填充更详尽的细节,制定出那些至关重要的标准和红线。
任务艰巨,但沈砚心的眼中,却闪烁着如同匠人面对一块上等材料时,那种专注而充满期待的光芒。他正在做的,是为那些散落的珍宝,绘制一份能够指引它们重焕光彩的“藏宝图”。
第3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