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我们做的,不是一个倒买倒卖的生意。我们是在一起,养一个叫‘薪传’的孩子,一个品牌。‘阿婆的蓝’就是这个孩子身上最亮眼的一个标签。”她试图用最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现在,这孩子刚出生,还不值钱。但如果我们一起努力,把它养大,让它变得有名气,让所有人都知道它好,那么,这个品牌本身就值大钱了。”
她看着阿婆似懂非懂的眼神,继续耐心解释:“比如,以后可能有更多人想投资我们,或者我们开了很多家店,赚了非常多的钱。到那时候,除了您该拿的保底和分成,年底,我们还会从赚的总利润里,再拿出一部分,作为‘红利’,按照您对品牌的贡献,分给您。这笔钱,可能比您一年的保底加上分成还要多!这意味着,您不只是个做手艺的,您是我们这个事业的老板之一,品牌的成长,有您一份!”
“老板……之一?”李阿婆喃喃重复,这个词对她来说太过陌生,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她一辈子都是个小摊贩,听命于市场,看顾客脸色,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老板”。
“对!”林砚肯定地点头,“所以,保底是让您安心,分成是让您和品牌一起努力多赚钱,而分红,是让您分享品牌做大了之后的所有荣耀和收益!这三笔钱,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意义大。”
为了让阿婆更直观地理解未来的可能性,林砚索性根据初步估算,在计算器上为她模拟了一个“未来一年的可能收入构成”——稳定的保底+基于不同销售预期的分成+远期可能的分红预期。最终汇总的那个数字,赫然出现在计算器屏幕上。
李阿婆看着那个数字,瞳孔猛地收缩,整个人都僵住了。那个数字,是她过去辛劳一年也未必能企及的收入,而在这份计划里,却似乎变得触手可及。这不是画饼,这是基于一套清晰逻辑推演出来的、可以期待的未来。
她抬起头,看着林砚年轻而充满智慧的脸庞,看着那份写得清清楚楚的意向书,再回想之前那些合作者空泛的许诺和压榨的手段,心中的天平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
这份“保底+分成+分红”的模式,像一套组合拳,彻底击碎了她最后的犹豫。它兼顾了生存的保障、当下的激励和长远的共享,考虑之周全,诚意之深厚,是她生平仅见。
她不再怀疑林砚的用心。这份诚意,已经实实在在地,化为了她能够看懂、能够计算的数字,沉甸甸地,落在了她的心坎上。
阳光温暖,巷风吹拂。李阿婆伸出那双布满蓝靛的手,没有去拿意向书,而是轻轻地,带着一丝颤抖,覆在了那个显示着惊人数字的计算器上。
仿佛,想要抓住那屏幕里映射出的,一个截然不同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
第1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