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赭石与霉斑(1 / 2)

篝火的光芒在粗糙的岩壁上跳跃,将那些古老刻痕的轮廓时而拉长,时而扭曲。水流、三角、小人…这些简单到近乎原始的线条,在陈沐阳眼中却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烧着他的理智。指尖残留的暗红色赭石粉末,带着砂砾的触感,冰冷地提醒着他——这并非幻觉。

有人,在久远到无法想象的年代,曾涉足这片被诅咒的海域,在这无名的岩隙里留下印记。

他们是谁?航海者?原住民?还是…和他们父子一样,被风暴吞噬的迷失者?那些刻痕,是地图?是警告?还是绝望中的祈祷?

“爹…您看…”他声音干涩,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凑到父亲身边,将那块沾着赭石粉末的小石头递到陈景行眼前。

陈景行在昏沉中被唤醒,浑浊的眼睛费力地聚焦在石头上那几点暗红,又缓缓移向火光映照下岩壁上的刻痕。

他看了许久,干裂的嘴唇翕动着,最终只是极其微弱地、仿佛耗尽力气般吐出几个字:“…人…有人…来过…”随即又疲惫地闭上了眼。

高烧虽退,但重伤和持续的药力消耗,让他依旧极度虚弱,无法思考更多。

这微弱的确认,却像一道惊雷在陈沐阳心中炸响。孤独的坚冰被凿开了一道缝隙!在这片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百慕大丛林深处,他们并非第一个踏足者!这微茫的“人迹”,瞬间点燃了他心中沉寂已久的希望之火——既然有人来过,或许就有路!或许就有生还的可能!

他猛地站起身,借着火光,如同最虔诚的信徒,再次扑向岩壁。

他小心翼翼地用湿布擦去刻痕上厚厚的灰尘,指尖细细描摹着那些粗粝的线条,试图解读其中的奥秘。

水流(波浪线),这最容易理解,代表溪流或水源。指向刻痕的左侧(以他面对岩壁的方向)。

三角(堆叠符号),形态有些像山,但更抽象。刻在水流符号的上方偏右位置。

小人(线条人形),几个极其简单的符号,手拉着手,指向…指向三角符号的右上方!

小人指向的方向!

陈沐阳的心跳骤然加速。他立刻冲出岩隙(小心掀开荆棘门帘),站在巨石坡地上,举目四望。夕阳的余晖已尽数褪去,墨蓝色的天幕上星辰初现。他极力辨认着方向——岩隙入口大致朝东(对着溪流方向)。

那么,以岩隙为基点,刻痕上水流(溪流)在“左侧”,即北面(他们取水的方向)。三角符号在“上方偏右”,即东南方向。小人指向“三角符号的右上方”,那便是东南偏南!

他的目光立刻投向东南偏南的莽莽林海。

暮色四合,视线被连绵的树冠和形态各异的巨石阻挡,只能看到一片深邃起伏的墨绿色剪影,在渐浓的夜色中如同匍匐的巨兽。

那片区域,他们从未涉足。

三角符号代表什么?山?特殊的岩石构造?还是…某种地标?小人们手拉手指向那里,是表示安全之地?聚集点?还是…陷阱?

希望与巨大的未知带来的忐忑交织在一起,让他心潮澎湃,又如同站在悬崖边缘。探索那片区域!这个念头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蔓延。但父亲的重伤、营地初建的不稳、以及仅存的两支毒箭,都像冰冷的锁链,将他牢牢钉在原地。

“不能急…不能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低声告诫,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当务之急,是巩固营地,确保父亲伤势稳定,并解决迫在眉睫的食物危机。

他返回岩隙,目光落在角落那堆用棕榈叶包裹的熏熊肉上。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同于烟熏焦香的酸败气味,顽固地钻进鼻腔。他心头一紧,立刻解开包裹。

熏制好的肉条,深棕色的表面,在靠近棕榈叶包裹的内层和肉条相互挤压的缝隙处,赫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绒毛状的灰绿色霉斑!虽然还很细小,但在篝火的光芒下清晰可见!闷热潮湿的岩隙环境,即使经过熏制,也无法完全阻止霉菌的滋生!这些珍贵的蛋白质,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腐败!

陈沐阳的心猛地沉了下去。熏肉是他们目前最稳定、最易保存的食物来源,一旦大规模霉变,后果不堪设想!他必须立刻处理!

他迅速将所有的熏肉条取出,摊放在岩隙入口内侧通风较好的地方(避开荆棘门帘)。用锋利的石刀,仔细刮去每一处可见的霉斑,连同周围一小片变色的肉质也忍痛削掉。处理后的肉条表面变得坑洼不平,但那股酸败味暂时被压制了下去。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必须找到更干燥、更通风的地方储存!岩隙深处阴暗潮湿,显然不行。他目光扫过岩隙内部,最终落在篝火上方、靠近岩壁顶部的几处天然凹槽上。那里位置较高,相对干燥,且有篝火的热气微微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