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淮安侯府。
刘骏案头堆满了来自各方的情报汇总。
他一份份看完,丢在桌上,对下首的徐庶、贾诩笑道:“群狼环伺,袁术将亡。”
刘骏笑问:“讨逆大势已成。我军该如何自处?”
贾诩淡淡道:“名要正,势要足,利要夺。”
“何解?”
“曹操手握朝廷大义,必定首倡伐袁。然,我广陵掌握舆论。可抢先号召天下。夺其势。”
“妙。”
“二者,主公当立刻发出檄文,公告天下,誓师讨逆。同时,遣使各方,约定共伐之事,此乃正其名。”
刘骏点头:“可。檄文之事,元直亲自执笔,要犀利,要快。使者人选,元直你看谁合适?”
徐庶略一思忖:“前往许都者,熟知礼法者即可,可派蔡公文吏一人前往。
前往小沛,需诚笃之人,可使陈庸前往。至于下邳吕布处,”他看向贾诩。
贾诩微微一笑:“诩愿往。”
“甚好。江东便由子仲前往,足可应对孙策。”
刘骏拍板,“元直,《淮安旬报》速速加印,该出特刊了。”
徐庶点头:“主公的意思是,不仅发檄文……”
“自然。如此良机,不把袁术僭越称帝的奢靡荒唐丑态,不把淮南百姓的困苦,全都写出来,岂不可惜。”
贾诩、徐庶称是。
刘骏又道:“速将子促与蔡公请来。我要这讨逆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
舆论战?来自现代的刘骏太知道这东西的威力了。
当晚,侯府书房,灯火通明。
刘骏、徐庶、糜竺、贾诩,还有刚刚被请来的蔡邕,围坐一堂。
桌上摆着从寿春传回的密报。上面详细描述了袁术称帝后的荒唐行径:大肆修建宫室,选美充塞后宫,苛捐杂税变本加厉,百姓易子而食……
“无耻之尤,国贼!国贼!”
蔡邕看完情报,气得胡子发抖,连连拍桌。
他虽迂腐,但对汉室忠心不改,袁术此举彻底激怒了这汉末大儒。
“蔡公息怒。”刘骏安抚道,“天下正需借您老之笔,诛此国贼之心,保重身体为要。”
他看向徐庶:“元直,讨逆檄文如何了?”
徐庶递过一篇文稿,文辞铿锵,引经据典,将袁术骂得狗血淋头。
刘骏看完,点头:“好。此檄文立即传送各州郡官府、世家大族。”
他话锋一转,“但光有此文还不够。百姓大多不识字,听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话。”
他看向蔡邕:“蔡公,骏欲要办一期《淮安旬报》讨逆特刊,须用最直白的话,让天下人都知道袁术的罪行。”
“这期特刊,务必写清楚几件事:
第一,着重描写袁术如何篡位。比如伪造祥瑞,编造谶语,还有策划皇袍加身等经过。蔡公须将他那点自欺欺人的把戏全抖落出来!”
蔡邕重重点头。
刘骏又道:“第二,须写出他的奢糜无度,再对比淮南百姓的衣食无着。可用数字、例子细写,越具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