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全城都在替我发疯(1 / 2)

那一夜,黎明来得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

全城的手机,无论品牌,无论系统,都在同一时刻被强制安装了一款名为“回声”的应用程序。

它的图标是一个简洁的声波图样,点开后,界面空无一物,只有屏幕正中悬浮着一行冰冷的小字:“你说不出的话,我替你说。”

恐慌如瘟疫般蔓延。

人们尝试删除,却发现这个应用仿佛焊死在了系统底层,无法卸载,无法禁用。

就在一片混乱中,某个被堵在早高峰车流里的男人,烦躁地对着手机低声咒骂了一句:“真想让前面那辆该死的红色轿车飞起来。”

下一秒,他前方十里开外,市中心广场最大的商业广告屏上,一行巨大的字幕滚动而出,伴随着一个失真却清晰的男声:“真想让前面那辆该死的红色轿车飞起来。”

全城死寂。

“是你干的?!”唐小满一脚踹开林昭所在的安全屋大门,愤怒的火焰几乎要将她自己点燃。

她冲到窗边,指着外面混乱的街景,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林昭依旧穿着那身单薄的黑衣,平静地望着窗外。

远处,一栋摩天大楼的外墙LED屏幕上,正滚动播放着另一段心声,画面上是一个老泪纵横的老人:“老伴,我对不起你,那天过马路,我没拉住你的手……”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悲恸,让整条街的喧嚣都为之一滞。

他没有回头,声音淡漠得像窗外的晨雾:“不是我装的。”

唐小满一愣:“不是你还能是谁?!”

“是疯语自己长出了腿,”林昭的目光穿透玻璃,仿佛在凝视着那些在城市中无形流窜的数据洪流,“它们被压抑得太久了,想找人说说话。”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角,方小雨在一间废弃的地下车库里,点亮了她的“复名电台”。

几台报废的汽车音响被拆解重组,连接着错综复杂的电线和一组偷来的电瓶。

她将自己根据《忘名诗》改编的曲子灌入一个老旧的MP3,按下播放键。

沙哑而微弱的旋律,通过简陋的发射台,艰难地刺向天空。

“……被遗忘的,将重获其名;被抹去的,将刻骨铭心……”

这信号微弱得像风中残烛,却精准地被那些觉醒了“诗性”的人捕捉到。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而来,他们不再是孤岛。

一个中年男人上传了自己儿时在田埂上唱歌的录音,另一个羞涩的女孩则用变声器朗读着自己尘封多年的日记。

这些破碎的、真实的声音,汇入方小雨的电台,像无数条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冲破静默堤坝的力量。

林昭站在安全屋的窗前,指尖在冰冷的玻璃上轻轻一点。

他闭上眼,将自己心跳的节拍,那沉稳而疯狂的鼓点,通过无形的网络,悄然注入了“复名电台”的音频流。

刹那间,奇迹发生了。

以车库为中心,方圆五公里内,所有连接网络的智能音箱,无论正在播放什么,都瞬间切换到了“复名电台”的频道。

音乐不再沙哑,林昭的心跳化作了最震撼的鼓点,仿佛为这首反抗之歌注入了灵魂。

街角咖啡店的Bose音箱,富人区家中的Sonos,甚至连路口交警岗亭里用来疏导交通的高音喇叭,都在同一时刻,用最宏大的音量,齐声吟唱起那首《忘名诗》的改编曲!

城市边缘的临时避难所里,苏慕惊喜地发现,自己被“诗”感染后觉醒的触觉,不仅仅能感知信号的流动,更能像织毛衣一样,“编织”它们。

她伸出双手,在空气中做出几个复杂而优美的手势,仿佛在引导一条无形的溪流。

在她面前,一群惶恐的觉醒者们感受到了某种奇妙的变化。

原本散乱在空气中、彼此冲突的“疯语”,在苏慕的引导下,开始有序地流淌,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共鸣场域”。

场域中央,一个因童年创伤而失语了近十年的孩子,呆呆地望着自己的母亲。

他的嘴唇翕动了几下,喉咙里发出干涩的摩擦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妈……妈妈,”男孩的眼中涌出大颗的泪水,声音稚嫩而清晰,“我……我想吃糖。”

一瞬间,压抑已久的哭声在场中爆发。

那位母亲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