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封赏文武(1 / 2)

所有人聚精会神,竖起耳朵准备听着属于自己的以及别人的封赏。

一众人不仅对自己的封赏有兴趣,对别人的,也有很大的兴趣。

尤其是那些武官,毕竟军功直接明了,要是自己的最后还不如别人,不如那些军功没自己多的,他们是肯定要提出来的。

什么平日里称兄道弟,这个时候都不行,该争的必须得争,自己必须要明白为什么。

每个人都很清楚,这次的封赏一旦过去,后面短期内几乎都不会有什么改变了。

尤其是朱高煦在大汉时所制定的爵位制度,可以说以后想要获得爵位,更加的难。

现在大汉的体系如果分为大方面,无疑现在有军、政、研三个方面。

研主要是科研院,以及其他各种院,包括

这个方面,是如今最为特别,哪怕是爵位的获得,也是不一样的,完全又是不同于军、政的另外一套体系。

现在大明已经有了的爵位,还是从大汉过来那些科研院以及其他院、下属机构的人有。

当初他们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尽管研这个体系的爵位不能世袭,一代人结束后朝廷就会收回,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羡慕,甚至是有部分人的嫉妒。

如今,终于轮到他们了,他们这里,不少人都将会被封赏。

按照他们了解到的小道消息,他们很清楚,大明的爵位,今后将会异常稀缺,这也让他们格外看重。

朱高煦看着所有人的双眼都饱含期待,也是欣慰的笑了。

这次的封赏,有的人让他费心劳神不少,思虑许久才定下的。

唯有少部分人,几乎用不着怎么想,因为没有其他可以封赏的空间。

此刻,太监缓缓打开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大明疆域之辽阔,国力之富强,民生之优渥,科技之发达,能有如此盛景,除朕外,诸位尽皆功不可没。

柱国王玉,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现封汉国公,世袭五代,三代后递减,授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赐铁卷丹书...

许柴佬,封宋国公,世袭五代,三代后递减,授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赐铁卷丹书。

张辅,封英国公,世袭五代,三代后递减,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赐铁卷丹书。

靳荣,封武国公,世袭五代,三代后递减,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赐铁卷丹书。

韦兴,封安国公,世袭五代,三代后递减,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赐铁卷丹书。

韦达,封兴国公,世袭五代,三代后递减,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赐铁卷丹书。

一众人听着这些封赏,心中几乎都已经有了底。

这几个人的封赏,是所有人都没有异议的,可以说所有人都默认这几人会是封赏中得到最多的。

然而就是这么几个人,获得国公之位他们没有完全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意见,唯独就是世袭。

这些人都才只能世袭五代,且在三代之后开始递减。

也就是说,国公之位只能持续三代人,第四代人开始,就会开始往下降,直到五代人以后,爵位消散。

这也意味着,哪怕是王玉这些最为顶尖的那一拨人,能够做到的,也只是蒙荫三代,至多五代,然后就需要自己的后人再度去拼搏。

王玉这些人都才只能持续五代,还是三代后递减,那到了他们,又能世袭几代人?

想到这里,大部分人都还好,认为只要在这几代人内积累后,自己的子嗣还能出头。

这部分人,对自己以及子嗣后代,都有着绝对的信心。

反正他们该做的已经做了,他们已经为后代打好基础了,要是后代子孙败家,那就重新开始吧。

大部分人都报以这个想法,想得也通透。

唯有少部分人,心中很是不愿,但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以往历朝历代,哪怕就是大明,从洪武到永乐,再到如今,哪有什么只能世袭几代人的?

不都是只要不犯错,这个世袭就能够一直维持下去的吗?

也就是他们拼命得到的,起码可以保证后代子孙哪怕就作为一个酒囊饭袋,只要不犯下大错,子子孙孙都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每个人都很清楚,不说存在万世,但起码,绝对会长久。

现在有着这个世袭规矩,让他们怎么接受?

可有着科研院体系的那帮人在,他们想说都没地方说。

那些人得到的封赏,更是只有一代人。

搞科研的人都没有说什么,他们能说什么?

而且这部分人也在看其他人的神情,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在意,尤其是王玉这些人都没有在意,他们敢说什么?

心中有意见的这少部分人,几乎都是当初跟随朱高煦从大明出海的那一批人里面的。

后面从大汉提拔起来的人,基本没有人在意这一点。

上方的声音并没有停下,接着传来。

“徐幼文,封智国公,世袭五代,三代后递减,授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赐铁卷丹书。”

这个封赏落下,让所有人都是一惊,原来科研院的人,也能进入这个封赏之中吗?

即便是徐幼文自己,都有些吃惊,徐幼文自己都没有想到,今日的封赏会提及到他。

即便如此,依旧没有一个人出声,依旧静静的听着。

张谦,封曹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荣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李航,封平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荣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陈治平,封遂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荣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彭祥,封林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荣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林睿,封襄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荣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柳进,封阳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荣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枚青,封海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光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刘化林,封东国公,世袭五代,逐代递减,授光禄大夫,赐铁卷丹书。

这些人,前面几人都是当初被朱棣随便找了个理由,贬下来陪着朱高煦一同出海的那几人,也是当初朱高煦在大明的几个心腹。

柳进则是朱高煦最先接触的那个商人。

枚青则是因为出海十多年,寻找美洲踪迹,开拓航线,带回诸多农作物。

刘化林,同样是当初跟随朱高煦出来的那批人,在征伐东洋时崭露头角,后续大汉的每一次扩张,刘化林基本都有参与。

而这些封赏的话音落下,一众人也已经大概明白了,已经开始不如之前了。

也就是说,这一次封赏的人,相当于是第二批封赏。